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圖片新聞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建設創新型國家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2月09日   來源:新華社

    圖為黃伯雲展示用電子顯微鏡拍攝的碳纖維原子照片(攝于2005年3月18日)。 2005年3月28日,2004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被“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動材料的製備技術”和“耐高溫長壽命抗氧化陶瓷複合材料應用技術”雙雙摘得。 其中,“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動材料的製備技術”涉及高性能炭/炭剎車材料的研究、開發及産業化是由中南大學黃伯雲院士等完成的。 新華社發  

    2月4日,技術人員在合肥安裝EAST全超導非圓截面核聚變實驗裝置。目前,由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設計製造的EAST全超導非圓截面托卡馬克實驗裝置大部件已安裝完畢,進入抽真空降溫試驗階段。EAST全超導托卡馬克實驗裝置以探索無限而清潔的核聚變能源為目標,將於今年3、4月在合肥建成。這個裝置也被通稱為“人造太陽”,能夠像太陽一樣給人類提供無限清潔的能源。 新華社發

    這是參觀者在杭州舉行的科技博覽會上觀看吉利新推出的自由艦轎車(2005年11月10日攝)。浙江吉利汽車公司在成立不到8年的時間裏,從模倣造車開始,到在國內外相繼成立整車生産基地,相繼開發出豪情、美日、華普、美人豹跑車、自由艦等一系列車型。吉利人堅持自主創新、自行開發和自己擁有核心知識産權的“三自”之路,每年要把銷售額的10%以上用於研發。此外,吉利公司還著力扶持國內製造工業,95%的大型造車設備採用國産,45%以上汽車配套件來自浙江、上海和天津等地。不久前,吉利5款新車成功地在德國法蘭克福車展上亮相,2000輛車當即被某國政府定為政府採購項目而被預訂,印證了實現自主創新的吉利汽車在國際市場上同樣具有競爭實力。 新華社發

    深圳中興公司員工在生産線上檢查産品(2005年8月18日攝)。 在深圳,90%以上的研發機構、研發人員在企業,90%的研發經費來自企業,90%的專利是由企業申請。科技資源匱乏的深圳,通過政府的政策引導,依託特區的聚集優勢,企業自主創新已經漸成氣候。 目前,深圳從事開發、生産高科技産品的骨幹企業已達到1700多家,2004年全市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高新技術産品産值1853億元,佔全部高新技術産品産值的56.7%。自主創新彰顯出深圳特區的新魅力。 新華社發

    新疆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生産的中國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DF-250000/1200單向風冷實驗變壓器,這也是目前國內電壓等級最高的變壓器産品(2005年12月16日攝)。 全國最大的變壓器生産基地─新疆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通過科技創新、自主知識産權體系的建立,始終專注于“輸變電、新材料、新能源”三大領域的開拓與協同發展。2005年完成新産品研發項目50余項,6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科技創新、自主知識産權建設的積極推進,不僅創造了特變電工的品牌生命,更為打造民族工業品牌奠定了基礎。如今該公司年變壓器産能超過80000MVA,線纜年産能超過25億元,均居國內首位,是國內重大裝備製造領域唯一榮獲“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産品”的企業集團。 新華社發

   2005年6月26日,研發人員在發佈會上展示由海信集團開發的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高清晰、高畫質數字視頻媒體處理芯片,這是中國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識産權並實現産業化的音視頻芯片。 “十五”期間,中國百姓生活的變化帶動著産業結構的躍升。一份産業排名的變遷,正是時代發展的絕佳見證。中國經濟正在變“重”,以信息和重化工為代表的産業,已經取代了傳統産業,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柱。 新華社發

    這是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右)在作育種試驗(資料照片)。 在長沙舉行的中國稻米高峰論壇上,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滿懷信心地表示,2010年,他主持的超級稻研究項目第三期畝産900公斤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而目前,已有個別百畝連片的實驗基地,平均畝産創記錄地達到980公斤以上。  中國雜交水稻研究一直遙遙領先於國際社會。2004年,袁隆平從以色列領取了“沃爾夫”獎後,又從美國捧回“世界糧食獎”。一年之內連獲兩項國際農業類最高獎項,其輝煌的背後,是國際社會對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高度認可和讚譽。世界糧食獎基金會讚揚他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發現水稻的雜種優勢並加以應用而獲得成功。他為促使中國由糧食短缺不足轉變為糧食充足供應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研究的雜交水稻以20%的增産幅度在中國得到迅速推廣,每年增産的糧食可多養活數千萬人口。 新華社發

 
 
 相關鏈結
· 中科院院士為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建言獻策
· 廣東佛山在全國地級市率先實現“四台合一”
· 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
· 統計局:技術創新為自主創新能力評價體系核心
· 吳邦國在上海考察時強調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 我國自行研製成功9000米超深鑽機並通過評審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