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上海形成宏觀文化管理體制 文化體制改革成就大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2月16日   來源:新華社

    一個曾經享有半壁江山之譽的人文薈萃之地,一座今天名揚世界的特大型現代都市——上海,正闊步走在文化體制改革的大路上。

    架構新的社會文化形態

    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上海文化體制的改革,始終沒有停止腳步。 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上海文化設施建設取得重大突破:上海圖書館、上海博物館、上海大劇院等標誌性建築,拔地而起。硬體的崛起,為文化的繁榮提供了舞臺,更為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

    説起上海文化,難以忘記這樣的名字:魯迅、陳望道、巴金、柯靈、郭紹虞、劉大傑、陳伯吹、趙家璧、賀綠汀、黃佐臨、趙丹、張駿祥、劉海粟、謝稚柳、張樂平、傅雷、趙超構、周信芳、俞振飛、袁雪芬……説起上海文化,難以忘懷這樣的一個個“第一”:第一部短故事片《難夫難妻》、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第一部在國際上獲大獎的故事片《漁光曲》、第一部彩色片《生死恨》、第一部寬銀幕片《老兵新傳》、第一部立體故事片《魔術師的故事》……上海,當之無愧成為中國電影的發祥地。徐家匯土山灣印書館、點石齋書局、開明書店、石印書局、世界書局、文化生活出版社、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近現代著名出版、印刷、發行機構,多誕生於上海。上海,名副其實的中國近現代出版中心。京劇、昆劇、話劇、越劇、淮劇、評彈……哪一齣戲劇曲種,不在上海演出、走紅過?上海,中國文化的集散地,中國文化的半壁江山。

    回望,為的是思索和激勵。文化的繼承與發展,一流的文化設施是基礎,而適宜的文化環境、社會文明的提升和進步,才是根本和目的,這也是最難達到的。可以説,“軟體”的一點提高,比一座“硬體”的建成,還要不易和可貴。近幾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在文化體制改革中,強調這樣的觀念——任何形式的改革,最終的目的是在社會文化架構上形成這樣一個態勢: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能夠參與全國乃至世界文化競爭的産業體系;科學、公平、法制化的文化市場體系。由此,體現黨和政府對意識形態的責任和追求,建設和創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2003年,經中央主管部門批准,上海又一輪文化體制改革,擂響戰鼓。

    拓展公眾對文化資源的享受度

    在上海採訪,記者有一個感覺,似乎決策層的眼光正在向下,更多地在考慮老百姓的文化享受:東方講壇的出現,使得市民在家門口,無需破費一分錢,就能聽到各種高水平的講座,與專家、學者面對面。200多個散佈在各社區的東方社區信息苑,19個頻道、76個欄目、2萬冊電子圖書、200多出中外影視節目……市民在社區內就可免費享受到公共文化信息化服務的權利。“陽光星期六”,又一個讓百姓得益的載體——每逢星期六,各中小學校的文娛設施免費向群眾開放。如此,東方講壇“上課”,東方信息苑“上網”,陽光星期六“上場”,一個新的以普通百姓為服務對象的社區文化活動格局形成。

    拓展公眾對文化資源的享受度,正是上海新一輪文化體制改革中鮮明的特點。2004年6月組建的東方宣傳教育中心,是一座政府為公眾文化服務搭建的新的平臺。滿足群眾文化需求,靠幾座大劇場是不行的。一座城市,“陽春白雪”和“下裏巴人”,不是一個矛盾體,各有自己的領域。因此,上海在加大新建和修葺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同時,組建東方宣傳教育中心。這個中心負責匯集各種宣傳教育信息資料,為基層宣傳教育工作提供內容服務。任何單位和個人,只要有需求,聽講座,觀美展,看戲劇,賞舞蹈,請老師,借磁帶……中心都可滿足。在上海街道鄉鎮,擁有數萬支群眾業餘演出隊,他們渴求提高,盼望有好老師輔導,有好戲可觀摩,需求量很大。中心獲知,一些演出經紀公司總會有些剩餘票子,便設法弄來,組織各階層人士去看。僅去年就有5萬人次享受了這一特殊待遇。

    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結果,看上去得益的是普通百姓,其實是社會,是國家。在浦東,政府為當地居民免費提供門球場。無論炎夏寒冬,總有幾十位老人在這裡打球。他們説,在這裡打球,身體好,心情好。否則,搓麻將、賭博,敗壞社會風氣。陽光星期六的出現,使得封閉的學校文娛場地為社會所用,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影響和作用將會越來越明顯。

    多元改革,創造新天地

    看上海文化體制改革,感覺手段多樣,形態豐富。文化,是一個個性很強的領域。文化各部門之間,由於種類不一,問題不同,差異也很大。用一種手段,一個形態進行改革,顯然行不通。上海在這方面創造出一片新天地。

    2005年11月26日,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熱烈的掌聲中揭牌。這是全國第一家出版股份制公司。近日,從新華發行集團傳來好消息:2005年利潤總和比上一年增長50%。新華發行集團走的是一條混合多元所有制之路。2004年12月9日,他們通過在産權交易市場掛牌出讓49%股權的方法,吸收社會資本。最後,上海綠地集團成為新華發行集團的合作夥伴。上海文廣傳媒集團則在內部管理機制上,積極創新,通過推行績效管理,提升組織戰略執行力,從而構建起個人和組織共同成長的環境體系。

    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通過一系列改革和佈局,正在向跨地區、跨行業、跨國界,以及資本一體化、經營多元化、手段現代化,以出版為主體的大型傳媒集團發展。2005年,上海盛大網絡發展有限公司全年收入接近30億元。公司研發人員分佈在上海、杭州、深圳、成都、北京等地,每年推出5到6部內容産品。與此同時,與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浙江大學等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公司全力開發並且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網絡娛樂通用引擎,與IBM公司的同類産品一起,被稱為世界上最好的兩大核心引擎。

    值得關注的文化院團體制改革,在新一輪改革中向前推進了一步。上海現有市屬文化院團16家。這次改革,明確將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上海評彈團、上海滬劇院、上海越劇院、上海雜技團等單位的資産劃歸有關媒體,走市場化道路。將上海交響樂團、上海芭蕾舞團、上海民族樂團、上海歌劇院與上海大劇院、上海音樂廳合組,建立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這個中心,是一個具有公益性、面向市場、集團化管理的經營主體。上海京劇院、上海昆劇團享受事業編制,直屬市委宣傳部。所有院團國有性質不變、獨立建制不變、法人地位不變。

    轉制、改制、創新,多元改革,使上海宣傳文化系統形成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産業兩大格局,並且齊頭並進。

    形成宏觀文化管理體制

    在新一輪文化體制改革中,任何改制單位,有一家形影不離的“新夥伴”,這就是2004年6月成立的上海市委宣傳部國有資産監督管理辦公室。從資本角度,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推進文化産業發展,這是一個具有創新意義的手段。國有資産流失不流失,是人們在改制中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上海市委、市政府決定,宣傳文化系統所有資産,由市國資委委託市委宣傳部管理。為此,市委宣傳部國有資産監督管理辦公室出臺了13個有關國資監管的規範性文件,並與世紀出版、新華發行等6家營運機構簽訂了授權經營、授權管理、産權代表經營責任書。於是,在新一輪改革中,政府與企業職責分明:國資辦對監管負責,投資者對決策負責,集團對營運負責。

    這一舉措,使得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為形成一個宏觀管理文化的新機制創造了條件。在這方面,上海還有許多“招數”:通過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建立公益性文化事業資助平臺;將原上海精文投資公司改造為以促進文化産業為主的政府性投資公司;成立上海文化市場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完善文化市場的執法工作;組建文化行業協會,增強行業自律等等。

    上海文化在改革的舞臺上,演出了一幕幕活劇。有些細節,更值得人們回味。上海世紀出版公司在股權、決策、執行等體制設計中,對黨的領導做了些必要的制度安排。這樣,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都能確保黨對企業的控制力。新華發行集團在改制中,將職工分流安置改為職工權益保障。2004年12月,上海電影集團公司由事業整體轉入企業。2005年,上影公司在影片製作、發行、放映等方面,都取得進展,總利潤有較大幅度的提高,《魯迅》《亮劍》等影視劇好評如潮。

    上海文化,闊步走在改革大路上,前景會更美好。(記者趙蘭英)

 
 
 相關鏈結
·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意見
· 國務院關於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産業的若干決定
· 五部委就文化領域引進外資制定若干意見
· 中宣部通知認真學習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