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調整養殖結構創新發展模式 北海漁業實現産業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27日   來源:人民日報-華南新聞

    近年來,廣西北海市依靠得天獨厚的區域優勢和豐富的海洋資源,大力發展水産養殖業,通過創新發展模式,調整優化水産養殖結構,擴大招商引資,不斷推進漁業産業化進程。2005年,北海市水産品總産量達94.2萬噸,約佔全區水産品總産量的1/3,水産品總産值達46.4億元,漁業産業化經營成效顯著。

    優化産業結構 加強品牌經營

    近年來,北海市根據各縣區的實際和農民的養殖經營需求,積極引進和推廣石斑魚、金古魚、尖吻鱸、南美白對蝦等名優品種,斥鉅資改造高標準海水魚類養殖基地,發展海水名貴魚類種苗和無公害標準化對蝦養殖,並取得良好的成效。據統計,2005年,北海全市養殖總面積達56.5萬畝,其中海水養殖46.5萬畝,比“九五”期末增加8萬畝;淡水養殖10萬畝,比“九五”期末增加2萬畝。沿海的黨江、沙崗、西場、山口等鄉鎮的漁民,通過養殖南美白對蝦和羅非魚,走上了致富路。

    北海市還積極推廣普及無公害標準化養殖技術,提高水産品的質量,打造水産品品牌。目前,北海市有無公害水産品標準化養殖示範項目3個,面積4.5萬畝。去年,農業部和自治區有關部門的抽檢結果表明,全市水産品合格率達97%。

    培育發展龍頭企業 加速養殖業産業化

    北海市通過降低門檻,實行土地、稅收等優惠政策,努力優化投資環境,為投資者提供盡可能便利的條件,吸引外地客商到北海投資置業,一批高標準的水産品加工項目相繼建成,水産品加工水平不斷提高。據統計,“十五”期間,北海市累計引進資金10.12億元,新建水産項目24個。投資1.6億元、年加工水産品2.1噸的廣西西河食品有限公司建成後,將成為廣西規模最大的水産品出口加工企業,帶動水産養殖、捕撈業的發展,使“養殖—加工—出口”的産業鏈更加完善,增加了産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同時,北海市通過培育、發展水産品生産加工龍頭企業,帶動水産品出口加工和養殖業發展。他們積極幫助企業完善自身管理,在政策和資金上扶持龍頭企業的發展,適應國際市場的要求。目前,北海市已培育出具有産業化基礎的龍頭企業11家。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水産品加工出口呈現強勁的發展態勢。2005年,北海市水産品出口量達2.6萬噸,比上年增長18%;出口創匯75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6%,産品銷往美洲、亞洲、大洋洲和歐洲四大洲的18個國家和地區。

    創新發展模式 實現互利雙贏

    在推進漁業産業化的進程中,如何協調公司、基地、農戶三方面的關係,促進養殖業的發展?這是北海市委、市政府一直在考慮的問題。為此,北海市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發展“訂單”漁業,通過水産品加工企業與養殖農戶簽訂購銷合同,同時在種苗、飼料、技術操作等方面給予農戶必要的幫助,降低農戶的養殖風險,消除了養殖戶的後顧之憂,從而提高了養殖戶的生産積極性。而企業方也獲取了穩定的、高質量的水産品原材料,滿足了自身擴大再生産的需要,使公司、農戶實現雙贏。

    目前,北海市的洪恩、正五、欽國等大型水産品加工企業都採取了“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在公司的指導下,對蝦、羅非魚等無公害標準化養殖基地規模逐漸擴大,部分企業還拿出資金為邊遠的鄉鎮和農村築橋修路,方便當地的養殖戶把水産品運出來,有效地帶動了周邊地區水産養殖業的快速發展。

    此外,北海市還加快工業園區、出口加工區、僑港半島等水産加工園區的建設;鼓勵倡導各縣區、鄉鎮、村屯成立漁業協會、水産品流通與加工協會等組織,為當地的漁業産業化生産提供各類服務。(龐革平 李文梁)

 
 
 相關鏈結
· 山東省將實施“六大工程”打造現代漁業經濟區
· 農業部副部長:漁業科技要全面支撐漁業産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