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提高農産品科技含量成為山東經濟發展戰略新亮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4月5日   來源:人民日報

    “十五”以來,山東省取得農業科技成果755項,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率超過50%。

    開局之年,山東“科技興農”的力度不減。3月28日,山東省省長韓寓群在一個會議上鄭重承諾:“‘十一五’期間每年向省農科院投入1.5億元,一分錢都不能少!” 山東努力提高農産品科技含量的舉措既是山東經濟發展戰略中的亮點,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門話題。

    科技創新是農業的強大支撐

    10年前,山東省在全國率先組織實施了良種産業化工程,在農業産業化的道路上邁開了關鍵的一步。通過各類科技成果轉化,各種新技術源源不斷地進入到山東農業産前、産中、産後各個環節,促進了山東省農業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如今山東省農業産業化基地3000萬畝,各類産業化組織6000多家,銷售收入過億元的農業龍頭企業347家,名列全國第一。

    山東農業大學副校長董樹亭教授認為,持續的自主科技創新是山東農業實現迅速發展的強力支撐和必要條件。山東“良種工程”實施以來,育成作物新品種(係)500余個,目前全省主要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9%。為此,省財政投入3.15億多元,地方政府、部門和單位配套投入12.5億元。

    除了種植業,山東農業科技創新在林、牧、漁等領域也紛紛開花結果。為充分發揮海洋資源優勢,山東省率先實施“科技興海”戰略,10年來共取得重大海洋科技成果1500項,全省海洋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0%。

    山東的農業龍頭企業也紛紛扛起“科技創新”大旗。如今山東省八成農業龍頭企業擁有自己的科研機構和研發力量,三成企業承擔了重大攻關項目,四成企業有自己産權的品牌,企業近二成收入用於技術研發和引進。

    體系建設要注重“軟創新”

    山東省于2000年在全國最早啟動了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每年拿出1500萬元專項資金重點扶持17個科技含量高、産業特色明顯的農業科技園區和22個特色農業科技園,使之成為農業科技成果的孵化器和集散地,加快了成果推廣和轉化,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

    山東省農業廳科技處處長于永德説,農業科技創新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僅僅依靠某些單位或個人的傑出成果無法滿足整個農業産業化、現代化發展的需求。

    萊陽農學院副院長戴洪義説,目前山東省農業科技創新主體主要有三類,一是以涉農科研院校為主體的自主創新模式,二是以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模式,三是以農業科技園區為平臺的農業集成創新。

    山東省科技廳農業處處長鄭宏偉更強調管理體制上的“軟創新”。他認為,首先突出省級農業科研機構科技自主創新的龍頭作用,調整、充實、建設一批重點學科,集中投入。其次,市屬農業科研機構結合本地産業優勢,突出特色創新,建成為具有地域特色的農業技術開發中心、農業綜合試驗中心、農業科技成果擴散中心。

    跟著市場走才有用武之地

    發明冬暖式蔬菜大棚、掀起“菜籃子革命”的山東省壽光市三元朱村村支書、“菜王”王樂義的秘密武器是:什麼時候都要有“一招鮮”,始終佔領蔬菜種植技術的“制高點”。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王樂義強調説,科技創新要有的放矢,只有跟著市場走才有用武之地。

    山東省農科院蔬菜專家何啟偉説,我們在農産品生産的科學技術、工藝設備、營銷方式等方面與發達國家還有不小的差距,面對國內市場對産品質量、安全要求越來越高的形勢,必須緊跟國際市場,站在技術前沿,農業科技創新也要“請進來,走出去”,這樣才不會讓別人牽著走。(記者 蘇長虹)

 
 
 相關鏈結
· 山東省新型節水模式每年為農業節水7億立方米
· 山東省農業科研産學研結合 形成科技創新大格局
· 山東省制定下發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揮部禁火令
· 山東實施“南水北調”沿線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
· 山東將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範圍支持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