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産權市場成交金額連續11年健康增長,2005年一年交易額突破825億元,為各類企業直接融資突破600億元。上海産權市場已經形成本市、中央和以長江流域為主的異地並購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據了解,上海聯交所負責運行的産權交易共同市場信息網“Ma—China”自建立之後就不斷升級。目前,信息同步發佈已從長江流域擴展到其他地區産權市場。市場信息溝通的即時性,使得在外地掛牌的項目可以很容易地轉至上海掛牌,還能在交易競價中實現資産的翻倍。這一增值效應,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異地項目來滬尋求交易。
上海聯交所總裁蔡敏勇認為,驅使上海産權市場加速前行主要靠三個輪子:一為創新,二為合作,三為規範。
2004年6月27日到7月2日,由國務院國資委牽頭,財政部、發改委、監察部、證監會、國家工商總局5部委和5家中央企業代表、6家産權交易機構專家組成的評審組,分別對上海聯合産權交易所、天津産權交易中心、北京産權交易所3家産權機構進行了評審。8月24日,3家機構順利通過了央企國有産權轉讓試點機構資格評審。從一段時間來的運行情況看,上海、天津、北京3大産權市場正在成為我國國企規範改制、國資有序流動、各類資本有效配置、企業並購重組、産業結構合理調整的主要資本市場平臺。
上海聯交所與天津産權交易中心、北京産權交易所從最初的獨立運作到今天的結盟合作,標誌著全國産權市場開始新一輪的合作發展。事實上,上海、天津、北京已經與全國各地地級以上的交易機構廣泛建立了全面的業務合作關係,使全國産權市場第一次形成全國性的合作網絡。雖然還很初步,但已經體現出強大的生命力,促進了産權市場的發展。
上海聯交所在與全國各兄弟産權交易機構合作的同時,也進行了有益的創新,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建立了一套規範的交易體系。
聯交所擁有的交易品種多達十幾種,包括物權、債權、股權、知識産權等。上海聯交所還創造了十幾種交易方法。其中包括其首創的3種新方法:評審競價、一次報價、電子競價。尤其是電子競價,是産權交易領域裏重要的也是最為先進的交易方式之一。交易方式不斷出新,是上海産權交易額大幅度上揚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是建立了一張覆蓋面廣、反應快速、內涵豐富的信息系統。上海聯交所産權交易信息系統是一個集信息採集、篩選、歸類、推介、掛牌、舉牌、詢價、報價、競價、統計、分析及預警機制為一體的信息網絡體系。擁有2個公眾網站,7個相對獨立的子系統和11個專業數據庫,7個子系統是由信息處理、項目掛牌、項目舉牌、電子競價、合同成交、分析統計及項目預警構成。在做到信息全、輻射廣的同時,強調流程規範、內控嚴格。
三是建立了一套嚴格的內外結合的監管系統。建立了溝通順暢、監控嚴格的網絡監管系統。比如,他們使用的交易系統具有上交所首創的紅、黃、綠燈預警功能,進入交易系統的項目,如果亮的是綠燈,就是資料齊全,能夠在系統內競價,參加交易;但如果被系統亮了黃燈,交易可繼續進行,但必須是在補充基本資料之後。被亮了紅燈的項目,那整個程序就會被擱置。由於全電子化交易,所以整個過程無法造假,除非把電腦系統改變。
四是建立了一個遍及全球的産權投資網絡。目前,上交所與全球500多個産權交易機構、投資機構、仲介機構等都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
五是建立了一套科學的制度管理體系。上交所有300多個規章制度,科學地規範了日常運行,同時還建立了檔案異地保存制度。
上海産權市場所以健康發展,很大程度得益於長期堅持的風險防範,規範運作。蔡敏勇認為,這是産權交易機構生存發展的底線和立足之本,必須在規範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規範。他表示,下一步,上海聯交所要嚴把産權交易主體資格、交易條件和交易程序三道關,嚴格公開掛牌、信息披露和競價交易三項制度,規範履行企業國有産權交易的內部決策、行為審批、清産核資、財務審計、資産評估和産權交易等各項規定程序,通過規範運作,實現制度創新、操作到位、監管有力、服務真情,進一步提升産權交易的質量,確保企業國有産權進場率、掛牌率、競價率和增值率等指標的領先水平。(記者 趙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