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國務院批准,政府收支分類改革將於2007年全面實施。實際上,從今年6月份開始,各地區、各部門就將開始啟用新的政府收支分類科目編制2007年預算。
此次改革是我國財政分類統計體系最為重大的一次調整,同時也是我國財政預算管理制度的又一次創新。新的政府收支分類體系有效地克服了原有分類“體系不完整、分類不科學、反映不明細、與國際口徑不可比”等弊端,將國際通行做法與國內實際有機結合,充分體現了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健全我國公共財政體系的總體要求。
預算科目分類方便公眾監督
據了解,新的分類體系更加側重於方便社會公眾監督。一方面,由於新的分類體系採取對全部政府收支進行統一分類的辦法,即便在預算內外資金方式暫時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我們也可以清楚地了解政府收支活動的“總賬”;另一方面,由於新的支出功能分類科目統一按政府職能活動設計,政府搞國防、辦教育、扶持“三農”等等“明細賬”一目了然。隨著我國政府信息公開程度逐步提高,新的政府收支分類將對民主理財乃至我國民主政治建設起到越來越大的推動作用。
財政資金管理由分散轉向綜合
新的政府收支分類除包含預算內外收支外,還按國際通行做法,納入了具有“準財政資金”性質的社會保險基金收支。
一般來講,在財政資源總體緊缺的情況下,設立基金,專款專用,確實能夠從財力上保障某項事業的順利發展。但是如果基金項目越來越多、數量越來越大(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近年增幅在20%以上),就勢必造成各部門競相爭奪財政資源、各專項預算不斷侵蝕、肢解統一的財政預算的局面。
政府收支分類改革為資金的統籌安排提供了一個基本的制度框架和統計分析框架。這不僅有利於我國財政統計口徑與國外的銜接與可比,而且也為財政收支總量與結構的合理調控提供了客觀的依據。
預算管理由粗放轉向細化科學
反映政府支出具體用途的支出經濟分類科目既是細化政府預算的基礎,也是預算單位組織會計明細核算的基礎。我國預算編制注重算大賬,細化程度相對較低。
實行政府收支分類改革後,新的支出經濟分類科目設置12個大類、90多個款級明細科目,完全可以滿足政府預算全面、明細反映的技術要求。從目前的情況看,除少數支出事項外(如統發工資),政府預算收支總賬暫時只會用到支出功能分類。部門預算則可同時使用支出功能分類和支出經濟分類兩套科目編制。其明顯的進步是,除基本支出預算外,部門所有項目支出預算也可用支出經濟分類科目進行明細反映。
支出經濟分類科目的細化為預算的細化提供了基礎工具和管理導向。但是預算究竟能否做實、做細還需要其他一些條件。首先需要解決的是政府支出的定性問題,即哪些單位、哪些項目是否應該給錢。從目前情況看,財政的“缺位”與“越位”問題仍未得到較好解決。其次就是給多少的問題。2000年實行部門預算改革後,預算單位基本支出的核定有了較明確的標準。但項目支出預算編制仍然存在“單位報花賬、財政砍一刀”的情況。所以真正實現算細賬、算實賬,就需建立一套公認的“預算支出標準體系”。
樹立績效預算理念
合理利用新的支出經濟分類實現預算細化是必須的,但在預算執行方麵片面強調明細控制卻是不可取的。如果我們一味強調“打醬油的錢不能買醋”,那麼,預算管理便會走向僵化、偏離科學。除了某些特殊的必須專款專用的支出事項外,應當在一定範圍內(如在同類或同項支出總額內)給預算單位一定的財力調劑自主權。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鑒國外實行績效預算的理念,採取“預算算細賬、執行講包乾、考評求實效”等具體做法,真正達到合理高效利用財政資源的目的。(門淑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