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南寧夯實基礎建設新農村 強基本素質抓基本保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5月11日   來源:人民日報

    初夏時節,蜿蜒盤旋的砂石路把我們帶到南寧市馬山縣白山鎮民族村弄著屯。山坳裏,幾十個村民正在熱火朝天地建球場、修小學校舍。正在幹活的藍慶堂老人介紹,以前沒有出山的路,水泥運不進來,別説建球場了,連磚瓦房都蓋不了。“養大一頭豬,要請六七個勞動力抬著,翻好幾座山到集市上去賣,賣了錢,刨掉運費,一頭豬四條腿等於少了一條腿。現在村裏通車了,不用把豬運出去,商戶自己開著車上門來收購了。”

    幫助弄著屯這個瑤家山寨打開山門的這條路,是南寧市開展農村基礎設施“三大會戰”兩年多來修建的255條鄉村道路之一。涵蓋鄉村公路、農田水利和生態文明村建設的三大會戰,是從2004年開始實施的。當時,南寧市剛剛經歷了一次重大行政區劃調整,有5個縣新劃進來,其中有2個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工作縣,這使南寧市的農村人口從170多萬人一下子增加到400多萬人。

    “要以城市帶動農村,讓新進來幾個縣的廣大農民儘快融入南寧經濟圈。”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成為統籌城鄉發展的突破口。兩年多來,南寧市在財力並不寬裕的情況下拿出3.5億元,並帶動各種社會資金4.6億余元,投入到鄉村公路、農田水利和生態文明村建設中。

    三大會戰使南寧市農村基礎設施薄弱的局面得到較大的改觀:新修鄉村道路255條共1662公里,使全市農村201萬人出行難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基本實現了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完成農田水利建設項目394項,新增農田灌溉面積1.9萬畝,改善農田灌溉面積113萬畝,使15萬農民擺脫了飲水困難;建成生態文明村200個,建設沼氣池6萬多座,惠及6萬多農戶。

    基礎設施的建設,改善了生産生活條件,也帶動了相關産業的發展。在通往良慶區大塘鎮那梨村的路旁,我們碰到了騎著摩托車的村民黃遠華。他指著周圍種滿了西瓜、甘蔗的山坡説,以前這些山都荒著,什麼都沒種。“路不好,下一場雨,一個星期都沒法走。種了東西,也賣不出去。現在不但種了西瓜、甘蔗,而且辦了個養雞場,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交通條件的改善和水利設施的建設,使大塘鎮在短短兩年時間裏,養殖、桑蠶業從無到有迅速發展起來。

    今年初,南寧市下轄的武鳴縣和原邕寧縣轄區被列為自治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單位,通過以點帶面,新農村建設工作已經在南寧市全面推開,而從三大會戰中嘗到了甜頭的農民正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新農村的建設之中。

    “我們將突出抓好以農村基礎産業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基本素質提高、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為主要內容的‘五基’建設。”幾個月來已經多次深入農村調研新農村建設的市委書記馬飚深有感觸地説:“廣大農民群眾對建設新農村的熱情,超出了我們的預期,這使我們的信心更足了。”

    在馬山縣弄著屯修建球場的工地上,我們與一位正在搬運石料的小夥子攀談起來。交談後才知道,這位名叫韋桂龍的瑤族小夥子原本在外打工,是得知政府幫助家鄉搞建設之後,從廣東返回弄著屯的。“政府幫助我們建設家園,這本來就是我們自己的事,多出點力是應該的。”(記者劉磊、 李紅梅)

 
 
 相關鏈結
· 安徽農民熱盼:降低部分農資價格 加強農技指導
· 中國基層農村多種創新模式破解農民貸款難綜合症
· 各地各高校充分發揮教育優勢主動服務新農村建設
· 廣東下發《關於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決定》
· 湖北保護農田並規範徵地行為 為新農村建設助力
· 交通部“十一五”八件實事服務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