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首個由中國科學家發起的國際科學組織在北京成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5月21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記者俞錚)第一個由中國科學家發起並聯合國際同行組建的國際科學組織——國際數字地球學會21日在北京正式成立。這個組織旨在把有關地球的海量的、多分辨率的、三維的、動態的數據按網格集成起來,形成一個“數字地球”,在研究分析“數字地球”的基礎上,為全球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的解決方案。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國際數字地球學會創始主席路甬祥出席了成立大會並致辭。科技部部長徐冠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馬裏奧·埃爾南德斯一同為國際數字地球學會揭牌。國際數字地球學會中國國家委員會也同時成立並揭牌。

    路甬祥在致辭中説,地球是目前人類唯一賴以生存的星球,合理開發與利用地球資源,有效保護與優化地球環境,是全人類的共同責任。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正在悄然改變著人類的生存方式,未來的發展無不與數字和信息相關。無論是保持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不斷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還是推動科學技術進步,“數字地球”均具有重要意義。在此背景下,國際數字地球學會應運而生。中國政府已把數字化和信息化置於新時期科技發展的突出地位,希望國際數字地球學會對“數字地球”的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發起國際數字地球學會是中國科技界貫徹全國科學技術大會精神的一項重要舉措。國家主席胡錦濤今年年初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強調,要積極主動參與國際大科學工程和國際學術組織,支持中國科學家和科研機構參與或牽頭組織國際和區域性大科學工程。

    國際數字地球學會是在中國、加拿大、美國、日本、捷克等10多個國家科學家的共同倡議下,由中國科學院發起,並聯合國內外相關機構成立的非政府國際科學組織,總部設在北京。學會的宗旨是:在“數字地球”理念的指導下,促進國際學術交流與項目合作,推動“數字地球”技術在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災害治理、世界遺産與自然資源保護,以及反對恐怖主義和維護世界穩定等諸多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荷蘭、瑞士、法國、新西蘭、日本、德國等國家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代表出席了國際數字地球學會成立大會以及隨後舉行的國際數字地球論壇。中方參會者來自中國科學院以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技部、教育部、建設部、國家環保總局、國家海洋局、國家航天局、國家測繪局、中國氣象局、中國地震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等。

    國際數字地球學會的前身是數字地球國際會議國際指導委員會,該委員會在1999年中國舉辦首屆數字地球國際會議的基礎上成立。第二、三、四屆數字地球國際會議分別於2001年在加拿大、2003年在捷克、2005年在日本召開。中國科學家在這些國際會議上,突出顯示了領導地位。第五屆數字地球國際會議將於2007年6月在美國舉行。國際數字地球學會還將於今年8月在新西蘭舉行數字地球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完)

 
 
 相關鏈結
· 陳宜瑜:發展科學基金文化 推動科技創新文化建設
· 曾培炎出席第九次李四光地質科學獎頒獎儀式
· 國家科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