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證監會主席尚福林等談中國金融市場年底全面開放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5月24日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初夏,北京星河灣四季會國際會議中心綠樹蔥蘢,繁花似錦。5月23日上午,它迎來了中外金融界權威人士的聚會——第九屆科博會2006中國金融高峰會。

    按照WTO的承諾,中國金融市場將於今年底全面開放,峰會在這過渡期的最後一年召開,意義重大,吸引了海內外金融界高層人士的關注。中國“一行三會”的高官——證監會主席尚福林,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蘇寧,銀監會副主席蔡鄂生,保監會副主席李克穆,以及中國幾大商業銀行的董事長都來參會併發表主題演講,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蒙代爾,倫敦政券交易所馬丁·高睿謀等海外著名金融專家也跨洋越海,與中國的金融決策者們圍繞“中國金融開放與金融體制改革”、“産權變革與投資機遇”、“企業融資上市”等熱點問題展開對話。

    尚福林(中國證監會主席):

    創新是資本市場活力的源泉

    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十多年的實踐經驗表明,改革創新不僅有利於不斷提升市場發展水平,也可以為資本市場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目前,股權分置改革的繼續推進為資本市場的創新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較好的基礎。今年上半年,將積極推進基本具備改革條件的公司進入改革程序,下半年,將集中解決存在各種特殊情況公司的股改問題,爭取在年內基本完成股權分置改革。

    創新還包括推進多層次市場體系創新,今後將構建適應多種投融資需求和風險管理要求的資本市場體系,支持有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在國內主板和中小企業板上市。下一步還要繼續推進中小企業板的制度建設,推進創業板市場建設,拓展代辦股份轉讓系統功能,做好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制企業進入代辦股份轉讓系統報價轉讓有關工作,為高科技企業開展創新活動提供更好的金融平臺。

    蘇寧(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金融業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過渡期結束後,金融業對外開放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目前,在銀行方面,允許外資銀行在已開放人民幣業務的25個城市向中國企業提供人民幣服務,並在堅持國家絕對控股地位和確保國家安全的前提下,引入外資參與國有商業銀行改革。證券業方面,在A股市場實施境外合格投資者制度,以合資和合作形式部分開放證券服務業,外資證券機構可以通過合資券商從事國內資産發行和資産業務。

    我們要統籌考慮金融業改革開放和發展戰略,引進來也要走出去,要加快對外匯管理制度改革,積極完成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建立健全調節國際收支市場管理體制,穩步推進人民幣可兌換進程,進一步開放國內金融市場。

    蔡鄂生(中國銀監會副主席):

    吸收引進外資銀行成功經驗

    我國銀行業改革應堅持創新與引進外資銀行成功經驗相結合。我國銀行業的市場經歷還很短,要想在短時間內縮小與外國同行的差距,不僅需要中資銀行自身的努力,還要吸收和借鑒外國的經驗和資源。外資銀行在市場經濟環境經營中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經驗,嚴密的內控制度和豐富的管理經驗,在金融創新服務品牌以及增多優質客戶方面都有一些優勢。中資銀行在改革重組過程中,可以通過出售部分股權,與境外戰略投資者建立利益分享風險共擔的機制,促進境外戰略投資者投入或傳授相應的資本技術管理及産品,學習借鑒國際管理經驗、理念和文化,有針對性改善自身薄弱環節,提供了機會和平臺。

    積極推進中外資銀行的合作,善於從國際市場引進富有經驗經營專才參與經營管理,結合引進境內外合資戰略投資者加強與國際先進銀行的技術合作,引進先進而又適應我國國情的管理技術與業務品種,在與外資銀行合作、轉化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增強銀行自主創新能力,包括金融産品管理模式組織框架等方面的創新,採取多種措施提高我國銀行業的市場競爭力和服務水平。

    李克穆(中國保監會副主席):

    社會發展需要發達的保險業

    創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發達的保險業。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我國個人應對各種風險主要依靠銀行存款、家庭互助、單位和政府救助,企業需要政府化解各種重大風險。目前,這種傳統的社會風險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需要,而發揮保險的經濟補償功能,則有助於提高社會風險管理水平。當前,在許多高危行業,商業保險都在補償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國經濟要保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妥善應對經濟金融全球化的各種風險,發揮保險資金的融通功能,將有助於促進以銀行為中心的金融體系向現代化多層次、多支柱的金融體系轉變,從而提高金融體系的效率和安全性。

    郭樹清(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

    金融業不開放就沒有免疫力

    金融業繼續積極穩妥推進開放是防範金融風險的需要。金融安全關係到國民經濟的全局安全,金融穩定關係到國民經濟穩定的全局穩定,中國的經濟已經是一個開放的、國際化的經濟,如果金融業是封閉的,經濟是非常危險的。很簡單一個道理,金融業如果像生物處在真空狀態的話,它不可能有任何抵制病毒侵襲能力,金融業必須開放,不開放就沒有免疫力。開放可以有助於防範各種風險,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特別是道德風險,甚至國家主權風險,也必須通過有序的開放防範和化解。但是,開放自身也有風險,開放要積極穩妥,要主動漸進,不能採取一下子取消所有控制的簡單辦法。

    李若谷(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

    金融改革不能抄襲他國模式

    中國的金融改革絕對不能抄襲其他國家的模式,尤其不能抄襲美國的模式。世界上各個國家發展有不同的模式,各種不同的模式有它的社會、經濟、歷史文化背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金融業發展已經形成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的經營模式和監管模式,培育了金融市場,經過了學習國外經驗、引進國外經驗兩個階段,下一個階段應該是創新發展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金融發展模式。但是,改革恐怕不能馬上跳到直接金融裏去,間接金融還得發展,套用哲學上的話,發展間接金融是為了減少間接金融。同時,要逐步地培育民間金融的發展,包括民營銀行的發展,但這一切都要逐步地來,什麼事都不能過快,一快就出問題。(羅嵐 趙悅 李珅 李定 朱瑾)

 
 
 相關鏈結
· 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金融創新讓普通百姓受益
· 建行主動規範關聯交易行為 提升信息披露水平
· 保監會形成保險法修訂草案建議稿 包括5方面內容
· 保監會副主席魏迎寧表示對銀保現狀“謹慎樂觀”
· 人民銀行:4月份貸款增加較多 金融運行總體平穩
· 央行回應四大金融熱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