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1日電(記者李斌)兩院院士大會即將召開之際,中國科學院院長、中科院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路甬祥院士1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劍指”科學不端行為:在當前科技環境下,科學不端行為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僅僅依靠科學家的自律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高度重視道德教育、社會監督和科研機構內部的制度建設。”
路甬祥強調,儘管近年來我國一些科學組織和科學研究機構已經制定和出臺了一些針對科學工作者行為的規範性文件,但必須認識到,我國目前缺乏具體有力的監督、約束和懲戒機制,對科學不端行為的社會監督與控制缺乏相應的制度保障。
中國科技界的這位權威人士承認,近年來,由於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以及科技體制、法律法規、制度措施還不夠健全完善等原因,在絕大多數科學家恪守科學道德與良好學風的同時,科技界確實面臨著科學不端行為、學術失范和學風浮躁的嚴峻挑戰;科技資源配置體系不完善引發的科學道德問題也愈益明顯。少數專家兼職和非專業活動過多、不合理取酬等問題也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這些問題腐蝕了科學的健康肌體,損害了科學在社會上的崇高信譽。”路甬祥憂心忡忡,“對此,廣大院士和科技工作者高度重視和警惕,對科技界出現的問題非常痛心。”
路甬祥建議,為了建設與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相適應,與法律法規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現代科學精神相融合的科學道德文化,必須努力形成教育、倡導、約束、監督、懲戒機制,鼓勵與規範科技人員的科學誠信,規範科技人員的行為,形成政府宏觀引導、科技界嚴格自律、社會關注與監督的科學道德建設格局。
要實現創新型國家這個宏偉目標,中國科技界必須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必須進一步關注科學道德和科學倫理問題。路甬祥提出,現代科學最基本的道德原則是科學誠信。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科學家必須加強自律,要有良好的道德風尚和社會責任感,“做高尚道德情操的踐行者”。
路甬祥強調,新的歷史時期,院士制度也需要不斷的發展和完善。中科院學部將堅決反對一切違背科學誠信的行為,號召廣大院士正確認識院士群體和院士個體的關係,正確對待院士榮譽,在弘揚科學精神、推動和促進我國科技界道德與學風建設中發揮示範和帶動作用。“如有嚴重違背科學道德與政策的行為,一定會依照院士章程和有關規定嚴肅處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