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賈治邦撰文強調加快發展現代林業推進新農村建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7月19日   來源:求是

加快發展現代林業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全國綠化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林業局局長 賈治邦

    現代林業具有多種功能,能夠滿足社會的多種需求,為社會創造多種福祉。加快發展現代林業,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

    一、發展現代林業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的獨特作用

    我國山地面積佔國土面積的69%,山區縣佔全國總縣數的66%,還有分別佔國土面積18.1%和4%的沙地和濕地。山區、沙區、林區和濕地區生活著59.5%的農村人口,是林業建設的主戰場,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和難點。發展現代林業,對於改善農業生産條件、有效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發展現代林業是加快農村生産發展的重要內容。目前我國對耕地的利用已基本實現了精耕細作,農業發展水平已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的30%,基本解決了全國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但對山地、林地、沙地、濕地的利用水平還很低。只有通過發展現代林業,充分利用好山地、林地、沙地、濕地這些非耕地資源,才能不斷拓展農村生産發展的空間。森林具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等功能。據實地觀測,農田防護林能使糧食平均增産15%—20%,發展現代林業有利於保障農業穩産高産,有利於增加木本糧油、果品、菌類、山野菜等各種能夠替代糧食的森林食品供給,減輕基本農産品的生産壓力,維護糧食安全。

    發展現代林業是實現農民生活寬裕的有效途徑。發揮林業的生態、經濟和社會等多種功能,特別是大力培育和發展多種林業産業,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福建省和浙江省2005年林業産業總産值已分別達到920億元和1060億元,有力地帶動了農民致富。福建省南平、三明等重點林區農民收入的一半來自林業;浙江省臨安市白沙村把“砍”樹變成“看”樹,以森林旅遊為依託,發展“農家樂”,普通農家一年的收入就達到5萬元,多的達到20多萬元。基層幹部和農民們説:“綠水青山就是實現農村致富的金山銀山。”

    發展現代林業是促進鄉風文明、實現村容整潔的重要措施。綠化宜林荒山、構築農田林網、增加村莊的林草覆蓋、發展庭院林業,可以實現農民生活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優美;倡導森林文化、弘揚生態文明,可以幫助農民形成良好的生態道德意識,實現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發展高效林業産業,可以為鄉風文明、村容整潔提供物質保障。許多地方通過發展現代林業,不僅實現了綠化美化,而且大幅度提高了農民收入和村集體收入,改善了幹群關係、村民關係,從而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

    發展現代林業是推動農村管理民主的重要實踐。我國集體林地佔全國林地面積的一半以上。在佔國土面積約90%的廣大山區、沙區和林區,鄉村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集體林地管理。實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建立現代林業産權制度,由農民自己管理和經營好這一重要的生産資料,是農村民主管理的重要內容。福建、江西、遼寧等省集體林權制度的改革,在極大地解放農村生産力的同時,也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的民主管理進程。我們在調查中了解到,福建省邵武市水北鎮楊梅嶺村在轉讓一片山場時,就先後召開了11次村民代表大會。當地幹部群眾反映,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動了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使村幹部懂得了依法行政,群眾懂得了依法維權。

    世界許多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都是在推進現代林業發展的進程中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他們的經驗值得我國借鑒。

    二、發展現代林業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的巨大潛力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我國林業建設成效顯著,林業産業總産值每年以兩位數的速度遞增,2005年達到了7269億元,為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林業的多種功能還遠未開發利用起來,林業的多種效益也遠未充分發揮出來。

    林地資源的潛力。我國林業用地是耕地的兩倍多,但利用率僅為59.77%。林地生産力也很低,每公頃森林的蓄積量為世界平均水平的84.86%;人工林每公頃的蓄積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2。同時,還有8億畝可治理的沙地和近6億畝濕地。三者合計相當於我國耕地總面積的3倍多。在我國耕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這些資源顯得尤為珍貴,開發利用的前景十分廣闊。

    物種資源的潛力。我國有木本植物8000多種、陸生野生動物2400多種、野生植物30000多種,還有1000多個經濟價值較高的樹種。一些物種一旦得到開發,便會顯現出驚人的效益。我國花卉資源已開發形成了一個十分重要的朝陽産業,年産值達430億元;竹産業年産值達450億元;野生動植物年經營總産值已超過1000億元。特別是黃連木、綠玉樹、麻瘋樹等種子含油率都在50%左右,開發生物質能源潛力巨大。

    市場需求的潛力。從國內市場看,社會對木材等林産品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趨勢,供給缺口也越來越大。僅木材一項,我國每年的供給缺口就達1億立方米以上。從國際市場看,木材等林産品已經成為世界性的緊缺商品。國內國外兩個巨大的林産品需求市場,為我國林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解決勞動力就業的潛力。林業是一個與農民關聯程度高、需要大量勞動力、且技術含量較低的行業,是最適合我國農村發展的産業。我國農村大約有1.2億剩餘勞動力和1/2的剩餘勞動時間。這些勞動力具有從事林業生産的許多便利條件。福建永安縣洪田鎮70%農村勞動力從事林業生産,人均年純收入達4690元,僅5家規模竹加工企業就解決農村富餘勞力1000多人,而且每年吸引外地民工800多人。

    如果把我國的林地資源潛力、物種資源潛力、林産品市場需求潛力和勞動力資源潛力緊密結合併充分發掘利用起來,不僅可以有效改善我國的生態狀況,還可以創造巨大的財富,有效解決億萬農民的收入問題,為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整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三、發展現代林業的主要任務以及要處理好的幾個重要關係

    為了充分挖掘林業的巨大潛力,發揮林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獨特作用,國家林業局提出要加速推進傳統林業向現代林業轉變,以興林富民為宗旨,著力構建林業生態體系和林業産業體系,實施工程帶動,深化體制改革,強化科技創新,加強科學管理,轉變增長方式,大力提高林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斷開發林業的多種功能,滿足社會的多樣化需求,實現林業又快又好發展。力爭到2010年,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0%,林業産業總産值達到12000億元。要完成好這一艱巨任務,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重要關係。

    處理好興林與富民的關係。興林與富民是互相促進的辯證關係。只有把富民作為林業建設的目的,才能充分調動人民群眾興林的積極性;只有人民群眾生活富裕了,才能為林業發展提供物質保障和精神動力。要樹立興林為了富民、富民才能興林的理念,並將其作為發展現代林業的總目標和林業工作的根本宗旨,始終不渝地予以堅持。

    處理好改革與穩定的關係。改革是發展現代林業必須邁過的一道坎。只有深化改革,才能消除林業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增強林業發展的活力,挖掘林業發展的潛力,發揮林業應有的效益,從而使農村和林區群眾安居樂業;只有確保農村和林區的穩定,才能進一步凝聚人心、集聚力量,為改革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實現改革的預期目的。因此,必須處理好改革與穩定的關係,以改革促進穩定,以穩定保障改革的順利進行,確保現代林業健康發展。

    處理好生態與産業的關係。建立比較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和比較發達的林業産業體系,是現代林業的兩大任務。林業發展的內在規律決定了:只有建立比較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滿足了社會的生態公益和精神文化需求,才能騰出更多的空間和更大的餘地,發展林業産業;只有建立起比較發達的林業産業體系,滿足社會對林産品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支持、保障林業生態體系的發展。要樹立生態與産業協同發展的理念,堅持林業生態和産業兩個體系建設一起抓,形成以生態促進産業,以産業擴大就業,以就業帶動農民增收,以農民增收拉動林業發展的良性循環,實現生態建設與産業發展雙贏。

    處理好資源保護與利用的關係。發揮林業的多種功能,首先必須保護好森林資源,同時要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保護是為了利用,利用是為了更好地保護。要堅持“嚴格保護、積極發展、科學經營、持續利用”的原則,在嚴格保護的前提下,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森林資源。

    處理好速度和效益的關係。要努力轉變林業增長方式,牢固樹立質量第一、效益第一的觀念,始終把工作的著眼點放到質量、效益上,既追求較快的發展速度,又要保證較高的發展質量和效益。在確保擴大造林總量的基礎上,強化科學管理,實行集約經營,保證建設效益。

    四、發展現代林業、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主要措施

    今年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開局之年。如何加快現代林業發展,為推進新農村建設開好局、起好步,顯得十分重要。按照我國“十一五”林業工作總體部署,結合當前實際,要著重落實以下幾項措施。

    (一)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結合各地實際,應儘快在全國農村推進以“明晰産權、放活經營、減輕稅費、規範流轉、綜合配套”為主要內容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産權歸屬清晰、經營主體落實、責任劃分明確、利益保障嚴格、流轉順暢規範、監督服務到位”的現代林業産權制度,真正使廣大林農務林有山、有責、有利。

    (二)加強林業科技創新和推廣。儘快組建國家林業科學中心、國家林業科技創新試驗基地和林業科技區域創新中心,支持和鼓勵直接為農民服務的龍頭企業組建林業科技研發中心,建立對農村林業發展具有強大支撐作用的林業科技創新體系。要加大科技培訓和推廣力度,以林業站和林業科研院所為主體,以遠程林農教育培訓網絡為輔助,開展科技下鄉等多形式的技術培訓。發揮林業科技帶頭人和科技示範戶的作用,促進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進村入戶,切實提高林農的生産經營水平和效益。

    (三)繼續推進林業重點工程建設。在穩定投資的基礎上,通過充實和完善,使之與新農村建設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要完善退耕還林工程的有關後續産業政策,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確保退耕農戶繼續得到實惠;在繼續實施好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的同時,努力將這項工作擴展到土地沙化和石漠化嚴重的其他省區,並大力發展沙區産業,使更多的農村群眾從工程中受益;儘快啟動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和濕地保護工程,充分發揮其防災減災、涵養水源、改善農業生産條件的功能;保證重點生態工程和其他林業工程在保障國土安全的同時,成為農村群眾創造物質財富的重要載體。

    (四)大力發展林業産業,充分發揮林業在促進農民增收中的直接帶動作用。要加快制定《林業産業發展政策要點》,重點支持發展有農村特色、有市場潛力、農民參與度高、農村受益面大的林業産業。在重點集體林區要把鄉鎮企業等農村中小企業作為發展農村林業産業的主要載體,培養“一縣一主導産業、一鄉一龍頭企業”,走龍頭企業帶基地帶農戶之路,增強林業産業對農村勞動力就業的拉動效應。要在農村培育一批新興林業産業,開展“一村一品”活動,增強農村集體的經濟實力。

    (五)加強村屯綠化和四旁植樹。把村屯綠化和四旁植樹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加以推進和實施。積極鼓勵和引導各地結合村莊整治規劃,以公共設施周邊綠化和農家庭院綠化為重點,實現學校、醫院、文化站等公共設施周邊園林化,農家庭院綠化特色化、效益化,公路林蔭化,河渠風景化,最終形成家居環境、村莊環境、自然環境相協調的農村人居環境。

    (六)著力解決“三林”問題。要把以林業、林區、林農為主要內容的“三林”問題,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來抓。特別是要加強林區道路、電力、通訊、沼氣等基礎設施建設,解決林區教育、衛生、飲用水等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要加快林區經濟結構調整,鼓勵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大力發展林下種植養殖、綠色食品等特色産業,扶持龍頭企業和品牌産品,促進林農和林區職工群眾增收。

    (七)實施“創綠色家園,建富裕新村”行動計劃。國家林業局確定,2006年,林業要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辦好16件實事。其中包括重點改善100個縣的生態狀況;糧食主産區農田防護林網控制率提高1個百分點;加強重點地區森林災害防治工作;抓好100個縣的森林經營示範工作;建設一批商品林示範基地;扶持100個名特優經濟林産業示範基地;發展一批野生動物養殖等特色林業産業;指導和扶持建立林業産業化服務體系;建立林業信息服務平臺;開展360萬人次農村林業實用技術培訓;建立一批林業科技示範點和示範戶,培養一批懂政策、會經營、有技術的新型林農和林業科技“明白人”;完成退耕農戶林權證發放工作;落實對農民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創建50個社會主義新林區示範點和扶持200個貧困林場脫貧;加強林業援藏、援疆和對口扶貧工作。林業部門每年都要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辦好幾件實事。在此基礎上,每兩年評選表彰100個“綠色小康縣”、1000個“綠色小康村”、10000個“綠色小康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