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27日電(記者吳晶晶、隋笑飛)記者從中國地震局了解到,我國已實現20多次有減災實效的地震預報,躋身世界地震預報領域前列。
1975年海城地震的成功預報,至少減少了近10萬人傷亡,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作出的具有減災實效的地震預報。此後的30多年來,我國先後對1976年四川松潘7.2級地震、1985年新疆烏恰6.8級地震、1995年雲南孟連7.3級地震、2003年雲南大姚6.2級地震和甘肅民樂6.1級地震等20多次地震進行了較為成功的預報,取得了減災效益,也大大增強了人們戰勝地震災害的信心。
中國地震局局長陳建民介紹,目前我國建立了1200多個地震監測臺站,布設了總長度達數萬公里的流動測線,建立了近萬個群眾業餘監測哨,覆蓋全國、現代化的地震觀測網絡初具規模。這為捕捉地震前兆信息、開展地震預報探索與實踐奠定了基礎。
“目前我國一年左右的中期地震預報準確率達到20%到30%,短期地震預報準確率不到10%。”陳建民同時表示,從世界範圍來説,地震預報仍處於經驗性的探索階段,迄今為止,地震預測預報仍然是世界性的科學難題。“儘管我們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尚未科學地認識地震孕育發生的規律,地震預報方法仍是經驗性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陳建民表示,要解決地震預報的難題,必須大力發展地震監測技術,建立立體地震觀測網絡,顯著提高地震監測能力,深化對地震孕育發生規律的認識,這可能需要幾代地震工作者的努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