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瀋陽9月17日電(記者姚潤豐 葛素紅)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17日表示,到2010年,中國將培育並形成20個超級稻主導品種,推廣面積達全國水稻種植面積的30%(約1.2億畝),每畝平均增産60公斤,帶動全國水稻單産水平明顯提高,繼續保持中國水稻育種國際領先水平,即研究要上新水平,推廣要有大成效。
危朝安是在此間舉行的中國超級稻發展戰略研討會上作上述表示的。他説,在中國提出“十一五”時期糧食綜合生産能力達到10000億斤左右的約束性指標下,水稻作為中國第一糧食作物,理應承擔更多的責任,而超級稻作為水稻中的佼佼者,更應發揮巨大作用。在耕地剛性約束條件下,完成“十一五”糧食生産目標,就必須依靠科技提高單産水平。
危朝安表示,中國超級稻研究雖取得重大突破,但在品種、配套技術、生産應用等方面仍處於初級階段,而中國的稻米消費必須依靠國內生産。據統計,全國65%以上人口以稻米為主食,85%以上的稻米是作為口糧消費,在我國城鄉居民口糧消費總量中,稻穀年消費量達3500億斤。此外,世界上生産和消費稻米的國家較集中,其中約90%以上集中在亞洲國家,基本上以自産自銷為主,稻米的國際貿易量遠小于小麥、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目前世界稻米年貿易量約500億斤左右,即使全部供應我國消費也僅佔國內年稻米消費量2600億斤左右的19.2%。
為確保實現“十一五”時期超級稻推廣目標,農業部表示,今後要把目前在特異生態區小面積、小田塊的高産技術儘快轉化為大面積均衡增産技術,千方百計地拉近超級稻品種潛在生産力與現實大面積生産水平的距離。在品種選育上要特別強化省肥水、易栽培、廣適型的超級稻品種,大力培育可在普通條件下種植的廣適性超級稻品種,提高品種適應性,真正使超級稻品種成為適種地區的主流品種和當家品種。在示範推廣上則要主推在大面積生産上表現優良的水稻品種,同時堅持良種良法相配套,品種技術相統一,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揮更大的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