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國教育加速邁向公平 發展和改革惠及全體人民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0月0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0月3日電(記者呂諾)西部農村小學、初中學生不用交學雜費了,中等職業學校貧困家庭學生可以申請助學金了,大學生基層服務3年可免還國家助學貸款了……今年以來發生在校園內外的這些變化表明:中國教育正加速邁向公平。

    “上學不用交學雜費,每年還有300元生活補貼,我覺得這一切都像在夢中。”去年因家庭經濟困難輟學的包頭九原區四十六中初一學生馬強,今年春天回到了學校,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從2006年春季開學起,國家全部免除了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惠及4880多萬農村中小學生,平均每個小學生減負140元,初中生減負180元。像馬強一樣,許多已經輟學的貧困家庭孩子重返校園。

    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説,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的實施,解決了農村義教階段少年兒童“上學難、上學貴”的問題,為縮小城鄉之間義務教育發展差距、保持我國農村義務教育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農村孩子平等享有接受義務教育的機會,義務教育真正成為面向人人、面向大眾的平民教育,這就從最大程度上和最大範圍內促進了義務教育的公平。

    9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明確了“國家將義務教育全面納入財政保障範圍”,將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

    在這部法律中,“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也是一大亮點。

    據教育部政策研究與法制建設司司長孫霄兵介紹,針對近年來義務教育發展中出現的“擇校熱”等新問題,新義務教育法將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方向性要求確定下來,明確“不得將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學校不得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各級政府應當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為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促進教育公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了法律保障。

    “義務教育的公平是最基本的公平。”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楊進説,“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真正樹立起公平觀念和均衡發展的理念。”

    加大對教育的投入,縮小學校之間辦學條件的差距,加強對薄弱學校的建設,組織校長、教師的培訓和流動,組織和鼓勵經濟發達地區支援經濟欠發達地區實施義務教育……各地正貫徹落實新義務教育法,努力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在非義務教育階段,國家今年以來完善貧困生就學資助體系的幾項新舉措,也彰顯了加速推進教育公平的決心。

    今年出臺的《財政部、教育部關於完善中等職業教育貧困家庭學生資助體系的若干意見》和《中等職業教育國家助學金管理暫行辦法》,首次勾畫了國家中等職業教育貧困家庭學生助學制度基本架構。中央財政“十一五”時期將安排40億元設立中等職業教育國家助學金,資助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包括公辦和民辦的普通中專、成人中專、職業高中和技工學校等)全日制在校學生中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從2006年起,將每年安排8億元資金,每年約資助80萬人,每人每學年可獲得資助1000元。

    在紮實推進國家助學貸款工作的同時,財政部和教育部聯合頒布了《高等學校畢業生國家助學貸款代償資助暫行辦法》,建立了助學貸款代償機制。今後,中央部屬高校畢業生到西部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縣級以下機關、企事業單位和艱苦地區的艱苦行業就業,服務期不少於3年的,其在校學習期間獲得國家助學貸款本金及其全部償還之前産生的利息,將由中央財政代為償還。

    日前,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明確提出了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的奮鬥目標,強調指出,“保證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機會,是黨和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也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

    實踐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我們更積極地促進教育公平,讓教育的發展和改革惠及全體人民。(完)

 
 
 相關鏈結
· 港民間機構積極推動國民教育讓市民更好了解國情
· 加強與內地教育合作 港澳教育界人士國慶節訪京
· 全國教育戰線學習座談胡錦濤總書記回信精神
· 廣東辦“短信家長學校”向家長提供科學教育方法
· 寧夏自治區銀川市低保戶子女上大學享受政府補助
· 首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孔子教育獎”在曲阜頒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