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雲南發展抓生態:生態建設産業化 産業發展生態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1月15日   來源:人民日報

    行駛在思(茅)—小(動養)高速公路上,熱帶雨林莽莽無際,清甜空氣沁人心脾。為保護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這條公路選線長達5年,其中野象谷段橋隧里程佔全段里程的70%,增加投資9.5億元。開通半年的思小公路,以人與自然和諧的文明理念,促成了開發建設與環境保護的共贏。

    雲南省近年來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經濟跨越止跌回升、鞏固發展、實現加快發展階段後,步入又快又好的科學發展軌道。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發展的第一競爭點,也是雲南最大的資源和資本。”

    雲南努力擦拭高原九大明珠上的污垢。昆明市以“一湖四環”截污水,一改過去遠離滇池治理滇池的舊路。玉溪市以“生態立市”,果斷關閉撫仙湖畔的礦山企業,撫仙湖綜合水質恢復到一類。大理白族自治州治理農村面源污染,洱海水質達到二類。標本兼治之策,有效遏制滇池、撫仙湖、洱海、瀘沽湖等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惡化態勢。

    雲南工業經濟曾長期“短腿”。在實施工業強省戰略時,雲南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確保經濟增長既“好”又“省”。將特色資源向優勢産業和優勢企業聚集,建設30個重點工業園區,整合十大工業行業資源,集中力量培育30戶大企業、大集團。對重點工業企業全面推行排污許可證制度,電解鋁、水泥、鋼鐵等7個高耗能行業實行差別電價。到今年10月份,全省産生了4家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工業企業。與此同時,全省耕地資源佔補平衡、補大於佔。

    走生態建設産業化、産業發展生態化路子,建設綠色強省。雲南省委、省政府認為,省內山區面積佔94%,貧窮在山、希望在山、潛力也在山,只有念好“山字經”,靠山致富,才能帶動全省農民建設新農村。在海拔2350米的保山市隆陽區水寨鄉海棠村,記者看到,該村組織村民大量種植花椒等經濟林木,森林覆蓋率提高到80%。生態改善了,林下又生長出松茸、塊菌。海棠村年人均收入超過2600元,80%的農戶年純收入超萬元。目前,雲南省森林覆蓋率達到49.91%,自然保護區數量居全國第一。

 
 
 相關鏈結
· 我國2005年環保投資達到8388億元 僅佔GDP的1.3%
· 長治正式申報"國家環保模範城市" 為山西省首個
· 環保總局:天然草場9成退化 未遏制總體惡化趨勢
· 邊城開展環保行動
· 探訪新疆第二條沙漠公路:將環保理念融于建設中
· 北京投資整治清河以改善"奧林匹克公園"周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