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29日電(記者 張毅)今年以來,中國以更加積極的態度走向世界,在充分發揮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積極作用的同時,更加重視對外開放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以開放促改革,以開放促發展,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國內國際兩個市場,貫徹互利雙贏的戰略,使中國的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
11月16日,國務院法制辦副主任宋大涵宣佈,根據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今年12月11日以前,中國將向外資銀行開放對中國境內公民的人民幣業務。這是我國在金融領域擴大對外開放的又一重要步驟。
11月24日,中國與巴基斯坦正式簽署自由貿易區協定,這是繼中國——東盟自貿區貨物貿易協議、中國——智利自貿協定之後,中國對外簽署的第三個自貿協定。有關權威人士認為,將從2007年7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中巴自貿協定,通過削減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改善市場準入的條件,為彼此創造更好的貿易環境,兩國的企業和廣大消費者將從中得到實惠。
11月初在北京舉辦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中國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擴大中非經貿合作的具體舉措,一方面進一步向非洲開放中國市場,一方面加快對非洲的投資合作,尋求互利雙贏,共建和諧世界。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10月我國外貿總額超過1.4萬億美元,預計全年將超過1.7萬億美元,比加入世貿組織的2001年凈增1.2萬億美元。中國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改變了世界貿易格局,成為世界貿易增長的主要動力。通過和世界各國的商品交換,實現了資源在全世界範圍內的配置,增加了相互的就業和經濟發展。
今年以來,我國兩次降低汽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使其達到加入世貿組織承諾的最終水平。我國還進一步減少非關稅措施,目前,進口有數量限制的商品不到進口總額的1.5%。
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是中國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1至10月,全國外商投資新設立企業33068家,比上年同期下降6.32%,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85.7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0.34%(未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數據)。為了大力推進國際和東部開放型産業向中西部地區梯度轉移,商務部今年下半年啟動了“萬商西進工程”。商務部還決定實施服務外包“千百十工程”,促進服務外包産業快速發展,優化出口結構,擴大服務産品出口。
我國企業“走出去”今年又取得了新進展。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140.6億美元,同比增長175.7%。1至10月,新批准和備案境外中資企業1022家,同比增長17.6%。1至10月,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458.2億美元,完成營業額23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07%和47.8%。1至10月,對外勞務合作新簽合同額40億美元,完成營業額40.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8.2%和10%;派出各類勞務人員27.7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8.7萬人;10月末在外各類勞務人員66.9萬人,增加11.9萬人。
為推動中國企業集群式“走出去”,今年我國啟動了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建設工作。目前已確定首批8個合作區項目,部分項目已開工建設。今年以來,中國與巴西、菲律賓、斐濟、古巴、智利、巴基斯坦、阿根廷、越南等國就加強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深化和擴大經濟合作等簽署了雙邊政府協議,建立了相應的機制,為中國企業“走出去”開展投資合作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促成了一批重大雙邊互利經濟合作項目。
今年12月11日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五週年。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忠實履行了自己的承諾。在不斷降低進口關稅總水平的同時,取消了424個稅號産品的進口非關稅措施,即進口配額和許可證。在按世貿組織規則分類的160多個服務貿易部門中,中國已經開放了104個,接近發達成員108個的平均水平。中國還制定或修改了銀行、保險、證券、電信、建築、分銷、法律、旅遊、交通等服務行業的法規和規章,在一些服務行業積極採取自主開放舉措,外國銀行、保險公司、零售集團等服務提供者的實際市場準入水平大幅提高。在知識産權領域,中國對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及其實施細則都進行了修改,知識産權國內立法已經完全符合世界貿易組織的要求。中國還不斷加大知識産權保護執法力度,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了保護知識産權專項行動。
今年4月,世界貿易組織對我國進行了第一次貿易政策審議並認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在經濟和貿易政策許多方面的表現堪稱良好,對世界經貿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根據世界銀行公佈的數據,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