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8時5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風雲二號”D氣象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新華社西昌12月8日電(記者田兆運)北京時間8日8時5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風雲二號”D氣象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火箭發射24分鐘後,據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和在太平洋執行任務的“遠望”號航天測量船報告,衛星已經成功進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經過一系列控制,衛星將最終定點于東經86.5度赤道上空。
“風雲二號”D氣象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可全天候對地球進行連續氣象監視,獲取地球空間環境白天可見光雲圖、晝夜紅外雲圖和水汽分佈圖;收集和轉發氣象、海洋、水文等觀測數據;監測太陽X射線和空間粒子輻射數據等。衛星重約1.39噸,在軌採用自旋穩定方式。用戶為中國氣象局。
我國于2004年10月19日發射的“風雲二號”C氣象衛星,目前工作狀況良好。這次發射升空的“風雲二號”D氣象衛星,既可以作為“風雲二號”C的在軌備份星,也可以根據需要與其配合進行立體業務觀測,實現我國靜止氣象衛星雙星業務系統建設目標,增強衛星在軌連續、穩定運行的可靠性,為我國及周邊國家天氣觀測、氣象預報和減災防災發揮重要作用。這顆衛星的發射成功,還對加強我國與國際氣象組織的合作,提高我國在氣象領域的國際地位具有重要意義。
執行這次衛星發射任務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這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94次飛行。
新聞背景:氣象衛星
新華社西昌12月8日電(記者田兆運)氣象衛星屬於遙感類衛星,通過多通道高分辨率掃描輻射計、紅外分光計和微波輻射計等遙感器觀測地球,獲取氣象資料。
根據衛星運行軌道的不同,氣象衛星分為極軌氣象衛星和靜止氣象衛星兩種。一顆圍繞地球兩極運行的極軌氣象衛星每天對全球進行兩次氣象觀測,可獲取全球氣象資料。一顆運行在地球赤道上空的靜止氣象衛星則能對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地區連續進行氣象觀測,在30分鐘或更短時間內獲取一幅全景圓盤圖,實時將資料送回地面。氣象衛星除對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有重要作用外,在自然災害和地球環境監測以及海洋、航空、航海和農業、漁業等方面都有著廣泛應用價值,是應用衛星中重要的多用途衛星,具有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目前,我國極軌和靜止兩種氣象衛星的發展都取得了重要進展,是第5個自行研製和發射靜止氣象衛星、第3個自行研製和發射極軌氣象衛星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