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江蘇省宿遷市積極發展高效農業促進城鄉和諧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2月16日   來源:經濟日報

    被譽為“花木之鄉”的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正引領10萬農戶積極發展高效規模農業,並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目前,除種植面積近30萬畝的花木外,沭陽縣還建設了華衝片萬畝優質蔬菜生産基地、新沂河萬畝特種水産養殖等12個高效農業示範區。該縣重點扶持一批農副産品龍頭加工企業,打造出了“三特”大米、無公害瓜菜等多個省內外知名産品,初步形成“産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産業化經營格局。

    這是宿遷市發展高效規模農業,促進城鄉經濟和諧發展的一個縮影。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江蘇省宿遷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因地制宜,通過倡導全民創業,實施示範帶動、政府推動和龍頭拉動戰略,初步建成區域化、規模化、標準化、高效化農業生産格局。該市蔬菜、食用菌和花卉面積分別由建市初的60萬畝、44萬多平方米和9萬畝發展到180萬畝、3300多萬平方米和38萬畝,成為農民增收的新興主導産業,形成了10大特色蔬菜基地、“一環兩帶”食用菌基地和六大花木産業區(帶);建成了以新沂河、淮沭河、汴河為主的三大水禽養殖帶、六大優勢畜禽産品生産區和31個規模化養殖小區等。與此同時,宿遷還建設有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4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3個,共有207個産品通過國家無公害農産品認證,86個産品獲得有效使用綠色食品標誌,11個産品通過有機食品認證。

    為推進蘇北地區發展,經國務院批准,1996年7月,江蘇成立地級宿遷市。建市之初,宿遷是江蘇省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進程較慢的地區。

    宿遷市委書記張新實説,富民優先,必須靠大型龍頭企業帶動千家萬戶,才能推動城鄉經濟和諧發展。宿遷市抓住機遇,著力打造“百姓創家業、能人創企業、幹部創事業”的創業文化,鼓勵全民創業,發揮本地市場拉動力,通過調整産業結構、實施農業生産專業化和農村産業多元化等措施,有效增強了市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通過實施工業帶動,傳統農業大市宿遷也實現了城鄉經濟和諧發展。一方面通過引進工業項目,直接培訓和吸收了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為農民致富提供了機會。以沭陽為例,該縣經濟開發區目前用工接近4萬人,其中本地農民佔八成以上。統計數據顯示,宿遷市沂河沿岸10多個鄉鎮,就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木材加工業産業集群,近2300家企業讓近10萬名農民變成了工人。

    按照“農戶+基地+龍頭企業”的産業化發展思路,宿遷引來了大型龍頭企業,使該市走上農業産業發展之路,農業産業結構不斷優化,農業效益穩步提高。以娃哈哈公司為例,該企業近年來陸續在宿遷市上了3條乳産品生産線,1條線1天就要50噸牛奶,需要1700頭奶牛供奶。

    近年來,該市在招商引資以及推進農業産業化過程中,實施“環保優先”戰略,對所有投資項目嚴格實行“項目審查”制度,明確規定:不論什麼項目在落戶前必須進行“環評”報告,對違反國家産業政策或者屬於嚴重污染項目的,不論投資規模多大,一律予以“一票否決”。

    為此,宿遷獲得了江蘇的“兩湖清水”、淮海經濟區的“一片森林”、黃淮海地區最大的“氧吧”等諸多稱號。生態宿遷的這張綠色名片,已衍化成一個綠色大磁場,吸引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前來投資興業。

    從2005年開始,宿遷主要經濟指標一躍進入全省前列,該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出口總額等5項經濟指標增速居全省第一。

    經濟快速發展給宿遷人帶來了實惠。數據顯示,2005年,宿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12元,比建市之初增加425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39元,比建市之初增加1846元,年均分別增長10.5%和7.6%。(記者 謝文哲 通訊員 馬志春)

 
 
 相關鏈結
· 江蘇省力推高效農業規模化等新農村建設十大工程
· 江蘇省農林系統加快落實高效農業規模化戰略部署
· 江蘇召開發展一村一品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工作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