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湖南湘潭著力發展現代農業 去年糧食總産創新高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1月08日   來源:人民日報

    糧食總産、單産多年雄居湖南省首位的湘潭縣,已連續3年榮獲“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標兵”稱號。今年元旦,大紅喜報貼在了縣委、縣政府大樓門前。

    2006年,湘潭縣糧食總産近95萬噸,創歷史新高,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4500元。當地群眾説,發展現代農業讓我們從種田的苦澀中品嘗到了豐收的喜悅,如今“糧食有種頭,農民有奔頭”。

    “鐵牛”代耕牛,插秧變拋秧

    傳統耕作方式悄然退出

    姜畬鎮梅花村農機專業戶梁澤民這幾年發了。他家的幾臺農機,常年為村民提供耕田、收割、加工一條龍服務,年收入近10萬元。見到記者,他一直笑呵呵的,滿臉喜氣。

    在湘潭,像梁澤民這樣的農機專業戶有8000多戶。縣農機局的同志介紹説,目前全縣農業機械已達25.25萬台,居湖南各縣市第一,農業生産全過程基本實現機械化。

    響塘鄉陳莆村種糧大戶秦宗喜除自家5畝承包田外,還耕種村裏外出務工戶20畝,2006年打了近2萬公斤稻穀。他給我們算了一筆賬,兩季機耕機收、機械植保排灌、運輸加工,共花了4000多元,看上去成本很高,但省心省力,騰出時間外出打工,“一年賺回上萬元”。

    過去,插秧“面朝泥水背朝天”,既費時又累人。泉塘子鄉率先推廣拋秧技術,起初,鄉農技站站長李羅斌帶著技術人員挨村挨戶做工作,磨破了嘴皮才推廣206畝。

    “但當他們看到拋秧技術有增産增收、省種省田省肥省工的多重好處後,爭著請我們去培訓指導。”李羅斌説,如今湘潭縣全面普及拋秧技術。

    悄然變革的遠不止這些。湘潭縣組建農業技術講師團,常年巡迴開展技術講座,推廣各項新型種植生産技術。當地農民過去長期憑直觀經驗施肥,導致土壤中氮肥含量普遍超標,鉀肥匱乏。2006年全縣推廣測土配方施肥120萬畝,平均每畝節約化肥成本6元,增産糧食25公斤,僅此一項為農民增加效益近5000萬元。

    百萬農民廣泛應用新的生産方式,為土地等生産要素逐漸向種糧能手集中創造了條件,也使農村勞動力大批向城市轉移成為現實。目前,全縣已有種植水稻10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120戶,40%的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經商。

    協會聯農戶,分散變集約

    新型組織方式逐漸形成

    在響塘鄉,沒有幾個人不認得童傑洪,他以鄉優質稻米協會會長的身份,常年忙碌在田間地頭。目前協會已擁有459戶會員,即便農閒時節,也有許多農戶來找他。

    童傑洪向我們展示了協會章程,全鄉農戶只要種植水稻面積達到10畝,自願每年繳納10元會費,均可入會。協會統一提供種子、肥料、農藥、技術等生産全過程服務。

    同時,為保證會員批量生産優質稻穀,協會在生産方面嚴把質量關:會員必須同協會簽訂合同,必須使用協會供應或推薦的生産資料,必須按協會制定下發的標準化生産操作規程種植。

    眼下,像這樣頗具規模的“優質稻米協會”,在湘潭水稻主産區已有12家,會員達9萬多戶。在各地“優質稻米協會”會員的示範影響下,全縣30萬農戶,紛紛改種協會推廣的優質稻品種,全縣早稻優質稻比例已達七成,晚稻已全面普及優質稻。

    全縣110多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興起,不僅使稻米的高産優質有了保障,也為發展大面積訂單農業贏得主動。2006年,響塘鄉優質稻米協會推廣種植近萬畝“衡晚香3號”優質稻,在浸種的當天,就被聞訊而來的一家米業加工企業,以比政府保護價高出20%的價格簽訂收購合同。專業合作組織還引起許多水稻育種專家的興趣,他們帶著最新科研成果前來試種。據湘潭縣糧油站站長蕭柏樹介紹,2006年,有200多個水稻新品種在湘潭縣選育試種、有26個優質水稻新品種在湘潭展示推廣,為南方稻區之最。

    湘潭縣委書記朱少中認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這種新型生産組織方式,整合千家萬戶的分散生産,是農業由弱變強的出路。

    養殖業轉化,加工業消化

    糧食産業鏈條正在拉長

    湘潭既是産糧大縣,也是養豬大縣。2006年,全縣養殖生豬357萬頭,出欄267萬頭,平均每個農戶養了11頭生豬,在湖南長期居老大位置。有養豬這個傳統習慣,湘潭縣每年轉化糧食達26萬噸。

    響水鄉青竹村年養生豬1.4萬頭,遠近有名。村黨支部書記盧國良説,糧多了就養豬,豬多了就建沼氣池,有了沼氣做飯燒水就不再砍柴,剩下的沼液、沼渣,用來養魚種菜肥田。

    記者在村裏轉了一圈,果不其然。在湘潭,像青竹這樣的村子有很多。在譚家山鎮,我們遇到了當地有名的養豬能手唐令,在他的帶動下,周邊5個鄉鎮1632戶成了出欄生豬上百頭的養豬大戶。

    湘潭縣分管農業的王永紅副縣長説,養豬儘管為糧食轉化作出了貢獻,但全縣每年仍有50萬噸糧食要找出路。目前,縣裏雖説擁有5家稻米加工企業,但都是小不點兒,年加工能力不過10多萬噸。

    這些年湘潭縣下決心普及優質雜交稻,市場銷售問題不大,但縣委、縣政府一班人總感覺不踏實。自從有了稻米協會,培植幾大片無公害稻米生産基地,吸引了不少省內外大中型龍頭糧食加工企業前來考察,省內的津津米業公司等已在湘潭設點辦廠。

    養殖業轉化,加工業消化,是確保糧食增産、農民增收的必由之路,也是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對糧食産業鏈的打造,湘潭人心裏很急,他們説,湘潭農業生産已走向高度專業化、商品化之路,農業産業化在“十一五”期間必須破繭成蝶。

 
 
 相關鏈結
· "吉利金剛"湘潭下線 湖南告別無自産轎車歷史
· 湘江鎘污染影響減弱 湘潭市水質得到根本性緩解
· 出院後一直很好 訪湘潭人禽流感病例賀某某家人
· 湖南湘潭:與人禽流感患者密切接觸者基本無恙
· 湖南省湘潭市緊急布控人禽流感防治
· 安徽省天長市、湖南省湘潭縣疫區解除封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