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28日電(潘俊傑)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大氣成分軌道負責人張小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在氣象業務技術體制改革中,大氣成分軌道已經成為一條重要的業務,也是一項比較新的業務。目前我國大氣成分軌道業務存在兩大亟待解決的問題。
張小曳説,目前,大氣成分軌道業務存在的突出問題是,科研與業務分隔,已經開展的業務其科技含量不高,而且得不到持續提高,研發隊伍無法繼續瞄準業務開展研究。
之所以産生這些問題,主要是由於現行業務技術體製造成了研究與業務各自為戰的局面。科研與業務各有不同的投入和運行機制。管理與評估也分別進行,沒有形成鼓勵科研型業務的投入、運行和評價機制。
同時,與大氣成分軌道相關的科研和業務能力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主要表現在:業務管理體系亟待健全,對科研型業務的投入機制還未建立,技術保障能力亟待加強,業務規範、規程及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需要不斷完善和補充。網絡化觀測站網的建設有待完成,標定和比對能力需要儘快建立。
為此,大氣成分業務技術體制改革的重點是,建立全國大氣成分觀測網,增強對不同代表性區域各類大氣成分的觀測能力;建立質量保證、數據質量控制體系;完善大氣成分數據傳輸、數據庫及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建設;建立以大氣成分數值預報業務為主體的,多樣化的業務和服務産品。
專家説我國應積極發展大氣成分軌道業務
新華社北京1月28日電(潘俊傑)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大氣成分軌道負責人張小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當前,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控制區域大氣污染、認識大氣成分對生態與農業的影響諸方面,對大氣成分軌道業務有較大需求,預計未來的需求將更大。開展大氣成分軌道業務研究意義重大。
據介紹,大氣成分軌道業務系統主要包括各類大氣成分的觀測分析、預警預報和評估與服務。隨著大氣化學和氣候變化等學科的發展,人們認識到,引起近幾十年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大氣成分的變化,不僅僅是溫室氣體,還有各種類型的氣溶膠粒子等,後者比前者對氣候的影響機制更加複雜,區域的差異更大。近些年來,國際上對各類大氣成分要素的觀測與研究不斷深入,觀測方法和手段的發展十分迅速。開展了大氣成分的預測、預報,並以此為基礎提高天氣預報準確度和氣候預測的可靠性是國際的熱點。
張小曳説,大氣成分軌道業務發展首先需要的是觀測到大氣成分並開發數值模式系統。當前我國經濟處於快速穩定發展的階段,開展大氣成分觀測與服務工作,及時把握我國大氣成分的變化,可以直接服務於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
大氣成分軌道業務發展還可以在提高天氣預報和氣候預估的準確度上發揮作用。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時也特別需要了解大氣成分發揮的作用。通過長期、準確、系統的大氣成分觀測,提取受人類活動影響的不同尺度大氣成分物理、化學性質的特徵,並認識其變化,評估其對天氣和氣候的影響程度,從而提高天氣預報和氣候預估的水平,對於提高氣象部門的服務水平,加強對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宏觀決策的科學支持,增強我國在相關國際事務中的發言權,維護國家根本利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中國氣象局和國家環保總局已聯合開始了我國部分城市大氣污染指數預報,但在大氣成分的長期、準確、網絡化觀測及預測、預報,聚焦其氣候效應、預估其影響等研究方面,有的還沒有開展,有的則或剛剛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