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9日電(記者鄒聲文、孫聞)國家科技支撐計劃9日在北京正式啟動實施。這一計劃預計投入近300億元鉅資,以進一步加強對重大公益技術及産業共性技術研發的支持,全面提升科技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的前身是國家科技攻關計劃。攻關計劃自1983年實施以來,集中攻克了一批産業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雜交水稻、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秦山核電站建設工程、大型乙烯工程等重大科技突破産生了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但科技部發展計劃司司長王曉方表示,多年來,攻關計劃在定位上突出産業關鍵和共性技術,投入增長緩慢,對關係社會發展的重大公益技術支持不夠,對滿足國家戰略需求的重大工程建設和重大裝備研製的支持力度薄弱。
當前,我國已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能源、資源、環境、重大疾病防治、産業競爭力、公共安全等方面都面臨嚴峻挑戰。要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離不開科技的強大支撐。
“作為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最緊密的科技計劃,攻關計劃的作用已受到相當程度的限制。”王曉方説。
為此,我國在原攻關計劃的基礎上,設立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以集成全國優勢科技資源支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支撐計劃將面向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重點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科技問題。”王曉方説。
根據支撐計劃“十一五”發展綱要,“十一五”期間,支撐計劃將努力實現四大目標:初步緩解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能源、資源、環境等重大瓶頸問題;明顯增強主要産業核心競爭力;全面提升公共服務領域科技水平;顯著增強企業創新能力。
圍繞上述目標,支撐計劃目前在11個領域確定了147個首批啟動項目,涉及能源、資源、環境、農業、製造業、人口與健康、公共安全等,重點突出了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和重大引進消化吸收項目中急需解決的技術問題攻關。
目前,支撐計劃已經安排國撥經費73.5億元。根據測算,國家投入加上企業、地方和部門的配套投入,支撐計劃的總投入將接近300億元。
我國將研發時速500公里的高速磁懸浮車輛
新華社北京2月9日電(記者鄒聲文、孫聞)9日啟動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將“高速磁懸浮交通”確定為交通運輸領域的重大項目,提出要研究開發500公里/小時的高速磁懸浮車輛。
這一項目還提出要同時研發懸浮導向控制技術、牽引控制技術、運行控制技術和系統集成技術等全套技術、設備和部件,建立高速磁懸浮交通系統規劃、設計技術和標準體系,建設一條30公里高速磁懸浮列車中試線,完成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定型化工業試驗。
項目提出,要實現高速磁懸浮交通三大控制系統的國産化,掌握系統集成技術,降低車內外噪聲、改善供電系統性能、實現制動能量反饋、優化線路技術要求、開發新型軌道結構,降低系統造價,達到工程應用水平,並在高速磁懸浮車輛、牽引控制、運行控制、系統集成及綜合試驗等關鍵技術方面取得突破,獲得自主知識産權。
在交通運輸領域,支撐計劃還提出要組織實施“智慧交通技術集成應用示範”項目,突破廣域交通信息獲取與處理、大範圍交通指揮與控制、交通綜合信息服務、交通資源配置等關鍵技術,研製相關核心裝備,建立北京奧運、廣州亞運會、上海世博會交通信息服務等三大應用示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