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綜述:播撒城鄉和諧種子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2月1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2月14日電(記者 吳晶晶)川北綿陽市遊仙區東鮮村的老農羅採德,2月6日這天專門起了個大早去鄰近的梓潼縣石牛鎮趕 “科技大場”。在那裏羅老漢如願以償地找到了《核桃優良品種》《核桃豐産技術》等資料,打算把自家“品種有點不先進”的300株核桃幼苗改良一下。這次“科技大場”還讓石牛鎮附近十里八鄉的約4萬農民和羅老漢一樣享用了“科技大餐”。

    戲臺搭到村頭,科技送到田間,醫生進到家門……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科技部、司法部、農業部、文化部、衛生部、國家人口計生委、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和中國科協等14個部門組織的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用實實在在的服務和豐富多彩的形式,在黨和農民群眾之間架起了一座“連心橋”,密切了城鄉關係,推動著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貼近群眾譜新篇

    村村有歌聲,鄉鄉有演出,縣縣有比賽。

    首屆山東農村文化藝術節正在山東廣大農村紅紅火火地舉行。這個農民群眾自己的藝術節一方面送戲、送書、送電影下鄉,另一方面扶持農村業餘文藝骨幹組建莊戶劇團、農民書畫社、鄉村戲迷俱樂部,還在各地開展了農村題材小戲匯演,農村題材曲藝匯演,農村青年歌手大賽,民間音樂吹打樂大賽,民間舞蹈、雜技、魔術比賽,民間書畫、工藝美術品大展等很多活動。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村社會生活的變化,農民群眾的價值觀念、精神需求都在不斷進步。“三下鄉”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不斷拓展活動的內容,不斷改進活動的方式,年年都有新特點,歲歲都有新變化,始終煥發勃勃生機和活力。

    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等14個部門2006年12月15日召開電視電話會議指出,落實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任務,需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實現城鄉統籌發展;需要提高廣大農民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加快農村經濟發展;需要提高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推動農村社會進步;需要積極培育和諧文化,促進農村社會和諧。“三下鄉”是推動解決“三農”問題的有力抓手,是提高農民整體素質的有效途徑,是實現農村社會和諧的重要紐帶。

    圖書下鄉、電影下鄉、法律下鄉、婚育新風進萬家、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科技大王進農家、鄉村青年文化節、民營企業下鄉……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各地還結合實際,推出了具有當地特色的各種活動,讓老百姓喜聞樂見,踴躍參加。關愛西部健康行動、“萬村書庫”“科技110”、衛生支農西部行等在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名牌,為廣大農民所喜愛和歡迎。

    據不完全統計,前年以來,以“三下鄉”活動十週年為新起點,各地共送圖書下鄉1.3億冊,送戲下鄉110萬場,電影下鄉258萬場;下去科技人員314萬人次,舉辦科技培訓37萬場次,培訓農民8500多萬人;下去醫療隊57000多支,為4400多萬農民看了病。“三下鄉”活動在面向農村基層、服務農民群眾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各地各部門著眼于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緊緊圍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新農村建設的中心任務,把“三下鄉”活動落實到幫助農民發展生産、增加收入上,落實到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上,落實到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上,收到良好效果。

    涓涓暖流潤心田

    在遼寧省建昌縣小德營子鄉蓮花山村,遼寧省第一個農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自助式“農家書屋”日前正式投入使用。小山村的數十名農民參加了書屋落成儀式,並感謝文化“三下鄉”活動帶來了最好的新春禮物。這樣的“農家書屋”5年內在遼寧還要建成6000個。

    送書、送戲、送電影,送醫、送藥,送科技……現在,許多地方“三下鄉”活動還由“送什麼農民接什麼”,變成了“農民要什麼送什麼”。農民群眾在“三下鄉”活動中得到的實惠越來越多、越來越實。

    “我們整個村的人都是‘三下鄉’活動的受益者。”在河北省衡水市不久前舉行的“三下鄉”活動中,中豆屯村村民鄭新會説,幾年前,村裏以種植莊稼為主,很多村民希望通過種果樹致富,但由於一點經驗技術都沒有,誰也不敢冒險。有一年“三下鄉”活動的專家來到了村裏,給他們開講座、送書籍,村民初步掌握了種植果樹的技術。後來專家又多次到村指導,給了村民很大的幫助。現在,全村的果樹已經發展到260畝,村民因此致富。

    各地各部門還著眼于解決農民切身利益問題,注重發揮“三下鄉”“雪中送炭”的作用,加大為中西部和老少邊窮地區農民群眾服務的力度,加大為農民工生産生活排憂解難的力度,加大為受災地區農村困難群眾送溫暖的力度。

    福建福鼎市是“桑美”颱風重災區。年初,福建省“三下鄉”服務團深入這裡,為災區群眾進行文藝演出、科技諮詢和衛生義診等活動。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10多名醫務工作者為當地群眾開展義診,帶來的1.5萬元藥物全部免費發送。著名書法家為農民寫春聯,農業科技專家則為農民開展農業科技諮詢,法律工作者為農民群眾開展法律諮詢……涓涓暖流溫潤了災區人民的心。

    注重實效“常下鄉”

    讓農民在娛樂中陶冶高尚的情操,在諮詢中明白科技的威力,在防病治病中領會健康的概念,在參與中享受文明的果實。這是“三下鄉”的樸實目的。

    為了讓“三下鄉”真正成為“常下鄉”,各地各部門逐步拓展“三下鄉”的渠道、途徑和載體,把組織大型團隊與開展小型活動、向下派人送物與建設鄉土陣地、傳統面對面服務與新式傳播技術結合起來,增強了活動的社會影響和實際效果。

    大連市創造了在“三下鄉”中實現“六進六帶”,即培訓進村帶素質、網絡進村帶信息、文體進村帶活力、醫藥進村帶健康、普法進村帶權益、項目進村帶發展,深受農民的歡迎。

    河北省今年進一步壯大了“三下鄉”活動隊伍,參與的部門由去年的44個增加到今年的49個,如新加入的省商務廳為雞澤縣新建了“新農村商務網站”一個,援建“萬村千鄉工程”農家店120個。

    很多地方還努力提高農村的“造血”機能,一些單位利用集中活動的平臺,不僅與縣、鄉對口單位簽訂了撥款和建設項目,還與有關部門建立了長期幫扶關係,在人員培訓、技術指導、項目合作等方面進行對口幫、長期扶,使臨時性活動不斷向長期性幫扶拓展。

    傳播先進文化、推廣適用科技,倡導文明生活。“三下鄉”活動已經在廣袤的農村和農民群眾心中“生根開花”,在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中結出了豐碩成果,在密切城鄉關係、保持黨同農民群眾血肉聯絡上收到了實效。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新農村建設中,“三下鄉”有著更廣闊的舞臺,起著更重要的作用,必將大有可為、大有作為。

 
 
 相關鏈結
· 西安將從07年開始實施城市教師下鄉轉任交流計劃
· 人口計生委領導帶領慰問團在滬開展"三下鄉"活動
· 國家人口計生委“三下鄉”捐贈“新家庭文化屋”
· 甘肅省要求廣泛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