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國年為何越過越濃厚 透視春節文化傳承與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2月2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2月24日電(記者 楊維漢 劉曉莉)熱氣騰騰的餃子、人頭攢動的廟會、時尚多樣的過年方式……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春節,歷經千載,在歲月更迭的過往中卻依然保持著獨特韻味,繼續傳承與發展。

    傳統的節日:年味在親情中在年俗裏

    “每到春節,一想起家人期盼的眼神,心就不由自主地回家了。”寧夏太平洋保險公司職員張蕓的家在陜西榆林。“只要過年能回家,再苦再累也值。年,就是一家人一起享受團圓,讓心不再遊蕩。”雖然大年初四就返回了寧夏的單位值班,可張蕓談起回家過年感觸頗深。

    在中國大地上,如同張蕓這樣回家過年的人數以億計。他們像候鳥回遷一樣希望回歸。世界上哪個節日具有這樣的號召力?

    “過年是放大的生活,也是情感的總爆發。”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這樣形容過年。“所有的人際關係,這時集中體現。開始是從社會回到家庭,除夕夜全家人要團圓;然後從家庭走向社會,過了年由近到遠向親友拜年。”

    茶湯李、炒肝趙,硬氣功、耍中幡,説相聲、唱大戲……老北京的廟會展示著“中國年”的濃濃風情。在許多地方,趕集、燈會、秧歌,人們在狂歡和熱烈中體味著年節的魅力。鞭炮、春聯、福字、元宵等構成的深厚載體或道具,在節日裏歷久彌新。

    民俗學家們相信,團圓、期盼——年文化的主題和精髓不會過時。

    現代的節日:新年俗在繼承中發展

    臘月二十九,住在北京市朝陽區的包建軍帶著妻兒登上了前往海南的飛機。大年初五,一家三口興奮地回到北京。在風景宜人的海南三亞,他們盡情地享受旖旎的風光,用DV記錄下了他們的2007年春節。

    包建軍説:“以前都是在家裏過年,今年體驗一下在外面過年,明年準備出國看看。”

    黃金周旅遊、手機短信拜年等元素的融入,讓傳統的春節在不經意之間增加了新內容、新形式。

    2004年春節黃金周,全國共接待遊客6329萬人次;2005年,接待遊客6902萬人次,同比增長9.1%;2006年,接待遊客783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3.5%……數字枯燥,但全國假日辦幾年來發佈的春節黃金周旅遊統計報告透著火暴。

    國家旅遊局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2007年2月21日,北京天壇公園接待3.15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179%;石景山遊樂園達到最大容量的4萬人次;曲阜三孔景區接待遊客同比增長125.7%……

    “短信拜年”已成為春節新時尚。“金豬送福送吉祥,奧運福娃來幫忙:貝貝送你谷滿倉,晶晶送你親滿堂,歡歡送你事如意,迎迎送你身安康,妮妮送你福壽長。祝你新春快樂,好運無限!”這條短信被評為2007年新春最受歡迎祝福短信。10天裏,全國68萬人參與了“2007新春祝福短信推薦評選”活動,創作或推薦了近10萬條祝福短信。

    春節拜年,短信“井噴”。98億條、110億條、126億條……2004年至2006年春節期間短信量節節攀升。據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兩大移動通信運營商相關統計人員估算,今年春節短信預計達到140億條。

    “現在的春節必然是現代的春節。”著名民俗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劉鐵梁説,近幾十年,中國逐漸從農耕社會向工業化、信息化社會邁進。人們的行為方式、生活方式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現代理念引導人們對過節方式重新選擇,如年夜飯在哪吃,春節在哪過,如何拜年等。但年的精神內核並沒有改變。

    年文化:有生命力更要創新

    新舊年俗的此消彼長是時代的生動寫照。“怎樣過年是每個人的自由,每個人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過年,社會的多元化導致了價值觀的多元化,人們更需要相互尊重對方的選擇。”劉鐵梁説。

    “春節是一個社會的傳統文化經過千百年的積累融合形成的。”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梁治平説,“春節文化的本質,是人們內心深處對團圓平安和未來美好的祈願。這是年文化得以延續的基礎,生命力的源泉所在。”

    2006年5月,國務院公佈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春節等傳統節日榜上有名。品味年俗可以觸摸到古老文明的脈搏,而年俗也在歲月更迭中經受著取捨存留的考驗。

    河北省武強縣盛産的年畫,上個世紀曾年銷數億張,覆蓋大半個中國,但如今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武強年畫博物館商店售貨員劉少才抱怨,“現在農民基本不買年畫,都是外地的城裏人開車來這買,用來送禮和收藏。”

    年俗的延續對提升民族和國家的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人們的需求在變化,年俗不會一成不變,重要的是尋找新的形式和載體。

    “年俗要在變化中保留傳統內涵。比如,大的門神畫不好貼了,可以做個小門神牌,在門上挂一下。這不是迷信,是一種願望,一種寄託。”馮驥才説,我們要從細節做起,通過形式創新,讓傳統年俗文化真正紮根在人們心中。

 
 
 相關鏈結
· 政協委員建議過個注重文化、精神和情感的中國年
· 江西九江和瑞昌地震區災民得到妥善安置歡樂過年
· 福州市舉行廉潔過年彙報會 制止收受“拜年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