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我國努力保障城鄉居民享有公共衛生基本醫療服務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10日   來源:人民日報

    健康權是一項基本人權。近年來,我國把醫療衛生的重點放在農村和城市社區,優先保障城鄉居民公平享有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使人人享有基本衛生保健的目標越來越近。

    公共衛生服務遍城鄉

    浙江省淳安縣威坪鎮朋村的童桂花老人從沒想到,昔日“坐堂待診”的“郎中”如今會深入農家上門服務。

    第一次看到身穿白大褂、肩背小藥箱的潘醫生踏入小院時,正在門前菜地裏忙活的她一臉迷惑。量血壓、問病史後,高血壓患者童桂花被告知飲食要清淡,做飯少放鹽,並得到一個藥方,建立了一份健康檔案。此後,每隔一個月,潘醫生都會到她家裏給她測血壓、調用藥。75歲的童桂花從此又知道了一個詞:慢病管理,又知道了一種支付方式:給潘醫生“公共衛生服務券”。

    如今,在浙江省淳安縣,有310名像潘醫生這樣的責任醫師深入農村,在村級聯絡員的協助下,為農民提供慢病管理、兒童計劃免疫、孕産婦産前檢查和産後訪視、0—3歲兒童定期檢查等公共衛生服務。農民享受這些服務時不再自掏腰包,而是支付政府發放的“服務券”即可。

    淳安縣2004年推行公共衛生服務券制度以來,310名責任醫師和899名村級聯絡員組成的“網底”,使全縣分散居住在3950個自然村的38.6萬農村人口享受到了基本衛生服務。去年8月,公共衛生服務券制度在浙江省農村全面推開。

    預防為主是我國衛生工作的方針。近年來,我國政府加大對城鄉公共衛生的投入,城鄉居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2004年與2000年比較,全國免疫疫苗接種率由85.3%上升到87.3%。今年,國家將甲肝、流腦等15種可以通過接種疫苗有效預防的傳染病納入國家免疫規劃。

    農民看病能報銷

    “要不是農民住院也能報銷,我現在可能已經癱瘓了。”江西南昌縣塔城鄉塔城村老人萬火金感慨地説。2003年,面對蓋房欠下的2萬元債,從樓上摔下造成腰椎骨折的萬火金一度放棄治療。當年8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在南昌縣推開。以家庭為單位,個人每年交10元,政府財政每人每年補助20元,門診、住院費用按照規定比例享受醫療補助的“新農合”制度,為老人撐起健康保護傘。

    “小病拖,大病挨,躺倒才往醫院抬”,在廣大農村,農民有病拖著不看,説到底是一個經濟問題。2002年10月,針對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偏低,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嚴重的客觀事實,黨中央和國務院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提出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2003年,“新農合”試點工作啟動。3年多來,“新農合”制度框架和運行機制已基本形成,參合農民基本醫療服務利用情況得到改善。農民就診率、住院率明顯提高,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得到初步緩解,就醫負擔有所減輕。

    近年來,各試點地區適時調整補償方案,積極探索擴大參合農民受益面,多數地方在大病統籌為主的原則下,兼顧門診小病,並有效控制費用,使參合農民受益水平不斷提高。農民對“新農合”認同感逐步增強,參合率不斷上升。

    今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覆蓋範圍將擴大到80%以上的縣(市、區),中央財政安排補助資金101億元,比去年增加58億元。

    城市居民有了“家庭醫生”

    上海市長寧區的糖尿病患者于大媽現在不願去大醫院了。她説:“在社區看病,治療有連續性,藥價還便宜。社區醫生除了給我建立健康檔案,定期通知量血壓、測血糖監測病情和用藥情況,還指導我的飲食和運動。”

    2006年2月,國務院發佈《關於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把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作為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緩解城市居民看病難、看病貴的突破口。 “十一五”期間,我國將構建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預防保健與基本醫療相結合、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醫院分工協作的城市新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與大醫院的功能不同,社區衛生履行的是城市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承擔著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指導“六位一體”的職能。其服務模式是送醫上門,深入家庭,針對問題採取干預措施,進行健康管理與指導,擔當居民健康的“守門人”。

    如今,上海居民只要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訂《家庭保健合同》,就能擁有24小時提供服務的醫生,就能獲得診查費用的優惠,還可以獲得向二、三級醫院轉診的快速通道。社區衛生服務站通過開設家庭病床、入戶巡診、慢性病隨訪管理、老年護理、臨終關懷等服務形式,使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患者及康復期病人下沉到社區,疑難重症患者轉診至大醫院、專科醫院。

    突出公益性質是社區衛生服務的特色。北京市改革社區衛生服務運行機制,從今年起,居民到社區看病可以吃上“平價藥”,312種社區常用藥品全部由政府集中採購,統一配送,零差率銷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行收支兩條線,社區醫生吃上“皇糧”,工資由政府財政予以保障,改變“以藥養醫”。

    目前,我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框架已基本建成。截至2006年11月底,全國97.4%的地級以上城市和92.8%的市轄區開展了社區衛生服務,已有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059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7967個。初步形成了一支從事社區衛生服務的醫療衛生隊伍,極大地改善了城市居民的健康狀況,受到社區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殘疾人、慢性病人的歡迎,被社區居民稱為省時、省力、省錢、省心的衛生服務。(記者 李曉宏)

 
 
 相關鏈結
· 胡錦濤強調:關注群眾健康水平 建設衛生保健制度
· 陜西省確定建立覆蓋城鄉群眾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
· 衛生部部長解釋何為“基本衛生保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