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國本著勤儉辦博的原則探索城市和諧發展之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2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3月20日電(記者 吳宇)寶鋼集團浦東鋼鐵有限公司幾座鋼花飛濺的巨型車間,經過重新設計包裝,將成為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別具一格的演藝中心和供部分發展中國家使用的免費展館;幾乎與世博會歷史一樣悠久的江南造船廠,更是將永久保留中國“最老資格”的近代工業建築群,整體亮相上海世博會。

    規劃包容200萬平方米建築的上海世博會園區,被視作一個充滿了未來創新色彩的“大觀園”。可記者近日採訪已進入全面建設階段的世博會園區工地,卻發現不少動遷企業的一些老有百歲、少僅數年的“舊建築”,已被賦予了“世博新角色”。

    上海市副市長、上海世博會執委會常務副主任楊雄説:“世博會園區所在的黃浦江兩岸地區,曾經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源地之一。本著勤儉辦博的原則,我們已確定保留園區內現有的38萬平方米建築。如此大規模地保護和利用老建築,將成為世博會歷史上的第一次。”

    38萬平方米,意味著上海世博會園區近五分之一的建築是“舊建築”。傳承歷史文脈,演繹未來暢想,用舊建築表現新事物,將成為上海世博會的一大特色。從上海世博會起,“世博會園區基本由臨時性新建築構成”的定律被打破了。

    同濟大學教授、上海世博會園區總規劃師吳志強等專家認為,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高速發展,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城市擴容和舉辦國際盛會所産生的“大拆大建”,對企業、居民的生産生活以及城市歷史文化傳承帶來的負面影響,並正以勤儉、務實的原則,改變一段時間以來城市建設過程中不同程度存在的“貪大求洋”“喜新厭舊”“奢華浪費”風氣。上海世博會尊重歷史、勤儉辦博的原則,有望為快速城市化的中國探索出一條城市和諧發展之路。

    在毗鄰世博會園區的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記者看到一排曾是紡織印染廠車間的“N”字形建築,已被改造成世博會的行政管理和餐飲中心。走進同樣由廠房改建而成的世博局大廈,幾乎在每一層的電梯間、會議室門口以及漂亮的園區模型展示廳中,都可看到一件件用廢舊工業設備和零件打造的藝術品。從一根烏黑的鋼管、閥門、船塢用的青石到企業上下班敲的銅鐘、輪船上必不可少的鐵錨,都在靜靜講述著這個地區近代工業文明的歷史變遷以及世博會動遷保護中“點石成金”“變廢為寶”的點滴故事。

    除了盡可能多地保留和利用現有建築,中國政府勤儉辦博的另一大表現是不再追求建設“標誌性建築”。前幾年申博時,曾計劃在黃浦江上建設“花橋”作為上海世博會的“標誌性建築”,但由於“花橋”建設費用昂貴,實用性難以保證,這一方案被否定。世博會組織者進而提出,不以建造任何一個“標誌性建築”為目標,而是更加注重園區建築的整體空間效果和高效利用,並希望把人類對未來城市發展的思考作為上海世博會最寶貴的遺産長久流傳下去。

    沒有了“標誌性建築”,記者多方詢問到2010年盛會開幕,上海世博會的什麼建築或景觀會讓人在震撼之餘過目不忘?有的專家回答,可能是在上海最早的火力發電廠煙囪的基礎上改建而成的觀光電梯;有的專家則認為,是在原鋼鐵廠土地上建設的面積達20多公頃的永久性濱江綠帶。參與濱江綠帶及世博公園規劃工作的荷蘭尼塔公司設計師朱順寶説:“世博會組織者交給我們的設計理念,就是勤儉,要將世博會園區最寶貴的土地、江水等資源留給老百姓。”

    對於保留、利用現有建築等勤儉辦博之舉,會不會影響世博會質量進而降低吸引力的問題,吳志強認為,舊物利用並不是省事偷懶,相反,重新包裝設計工作非常費力、麻煩,讓很多專家學者殫精竭慮,為38萬平方米保留建築度身定制的方案設計圖紙,足足可以裝滿一個房間。“但這是值得的,因為城市歷史文脈被保留下來了,同時為城市發展增添了勤儉、實用、可持續的精神內涵。”吳志強説。

    上海博物館館長、上海世博會主題演繹顧問陳燮君認為,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其中,城市文化遺産的傳承和發展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而大規模保留歷史遺産、勤儉辦博正是這一主題的具體實踐。

 
 
 相關鏈結
· 上海世博會海外區域推廣活動在日本東京拉開帷幕
· 韓正:上海世博會是中國獻給世界的一首和諧樂章
· 105個國家和15個國際組織已確認參加上海世博會
· 周漢民:上海世博會將成為建設和諧世界重要推力
·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在全球公開徵集吉祥物設計
· 上海世博會籌辦工作2007年將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