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3月23日電(記者蘇萬明)山東省氣象局局長王建國日前對記者表示,每一個公民都應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節約資源的習慣,構建節約型社會,努力為遏制氣候變暖、減少氣象災害做貢獻。
今年2月2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表的第四份氣候變化評估報告指出,氣候變暖已經是“毫無爭議”的事實。從現在開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的“最可能升高幅度”是1.8攝氏度至4攝氏度,而造成這一趨勢的原因至少有90%的可能是人類活動。目前已有不少研究表明,氣候變暖將加劇厄爾尼諾、乾旱、洪水、熱浪、雪崩、風暴、沙塵暴、森林火災等發生的頻率和強度。
IPCC的報告指出,從1750年開始,全球二氧化碳、甲烷以及氧化亞氮的含量一直以驚人的速度增加,目前已經遠遠超出工業革命前的水平。二氧化碳的增加主要是人類使用化石燃料所致,如石油、煤炭等。而二氧化碳是導致地球升溫的主要溫室氣體之一。
“這為我們日常的行為提供了理論依據。”王建國説。他認為,從國家的角度講,應加快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積極抑制高耗能産業,推動建立能源資源節約型國民經濟體系。而從每一個普通公民的角度看,每一個人都應該強化資源環境危機意識,從我做起。
“日常生活中,節約每一滴水、白天少開一小時電燈、少開一天汽車、多用些節能産品、冬夏節制使用空調等等,這一個個微小的細節一旦形成全民的習慣,形成了綠色消費和環保的生活方式,那麼我們就能夠為遏制氣候變暖做貢獻。”王建國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