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重慶打造“1小時經濟圈”破解城鄉二元矛盾需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2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重慶3月28日電 (記者 王金濤)今年以來,重慶市委、市政府調整經濟發展戰略,首次提出打造“1小時經濟圈”。隨後,與之相配套的交通、通訊、電力等規劃開始制定並實施。重慶為何打造“1小時經濟圈”?這既是破解城鄉二元矛盾的需要,也是解決三峽庫區産業空虛難題的必然選擇。

    重慶市共有40個區縣,“1小時經濟圈”是以重慶主城區特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車程為半徑的區域,涵蓋23個區縣,2006年常住人口為1674萬人,GDP為2710億元,分別佔全市的60%和78%,是重慶的經濟主體。

    重慶1997年直轄後,長時間將全市劃分主城都市區、渝西走廊、三峽庫區和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四大經濟板塊,由於重慶主城與渝西經濟走廊經濟基礎和地理位置較好,這兩個板塊發展較快,庫區和渝東南發展相對落後,目前重慶市53萬尚未脫貧的人口大都分佈在這兩大板塊中。近年來,在中央和重慶市政府的支持及兄弟省區市的幫助下,這兩大板塊雖然也在快速發展,但發展速度依然落後於另外兩大板塊。更值得關注的是,如果庫區和渝東南任意發展重化工業,其秀美山川可能會受到嚴重破壞。

    在這種情況下,重慶市決策者將重慶調整為“一圈兩翼”三大板塊,即“1小時經濟圈”和渝東北、渝東南“兩翼”。重慶將依託“1小時經濟圈”發展優勢産業,與四川共同打造國家新的增長極。以庫區腹心城市萬州區為中心的渝東北和以黔江為中心的渝東南則合理開發礦産資源,發展特色農副産品加工和特色旅遊産業。

    打造“1小時經濟圈”是重慶破解城鄉二元矛盾的需要。長期以來,重慶市大城市與大農村並存,渝東北和渝東南是大農村連片區,這裡山路崎嶇,交通不暢,其發展主要依靠大城市的輻射。而“1小時經濟圈”顯然增加了大城市的輻射力,引導渝東北和渝東南的人口向“1小時經濟圈”轉移,這既能促進貧困地區的人口全面脫貧,又能減輕渝東北和渝東南的環境壓力。

    此外,破解三峽庫區産業空虛難題,也需要“1小時經濟圈”的帶動。由於種種原因,三峽庫區産業基礎薄弱,就業條件欠缺,産業發展環境堪憂,招商引資異常艱難。尤其是巫山、奉節等縣地處大山之中,除礦産資源開發外,其餘工業産業幾乎為零。如果發展東部地區淘汰下來的化工企業,又對長江水資源形成潛在威脅。面對庫區産業發展難題,“1小時經濟圈”將有效吸引庫區人力資源,最終使庫區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生態旅遊區。

 
 
 相關鏈結
· 溫家寶考察重慶經濟社會發展及三峽庫區移民工作
· 吳儀在重慶考察時強調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
· [重慶市]“十五”期間重慶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