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藥,你們的價格怎麼比前一家貴了3倍多?”面對8位專家輪番“轟炸”,藥企代表拿出各種各樣的資料,一一辯解……
3月28日,廣東省醫療機構藥品網上限價競價陽光采購活動,進入第三輪針對無限價藥品的面對面談判。最終近3萬個藥品品規入圍(數量為去年的3倍),總體價格被“砍”20%。醫院可在不超過藥品總採購值3%的範圍內,按需採購。
至此,從2006年10月正式啟動的陽光采購活動,完成了最關鍵的“砍價”。下月開始,各醫療機構可以上網採購藥品。
網上陽光采購暴露了醫藥業的哪些弊端?能否真正擠掉虛高藥價?廣東醫藥採購制度這項重大改革,推出伊始就引起廣泛關注,在中間商層面更是引發一場“地震”。“有人喊痛,有人反對,恰好説明這次改革真正抓住了要害,開對了藥方。”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張壽生態度堅決。
生産商:壓價太猛,沒錢可賺
專家回應:壓價擠水分,保留企業利潤空間
從今年起,廣東終止實行6年的藥品招標,而代之以全省統一的網上限價競價陽光采購辦法,即各藥企的産品,分門別類地經過競價、議價、談判等環節“拼殺”,“價”符其實者入圍網上藥品採購目錄,供全省醫療機構選購。所有醫保目錄用藥、絕大多數名優藥都入圍了;極少數報價太高的“獨門藥品”,被納入重點監控採購目錄。
3月7日,改革進入最關鍵的競價階段,1.3萬多種普通藥品經過藥廠“自相殘殺”,平均降價四成。廣東45家藥企聯合“上書”相關部門,並向媒體大倒苦水,“‘砍’得太狠了,我們沒法活了。”
對此,廣東省醫藥採購服務中心態度明確,砍價並非針對企業,政府只是希望在保證企業生存的同時,盡可能擠出藥價中的水分。至於市民擔心的藥品質量問題,中心也給市民一劑“定心丸”:已入圍的絕大多數臨床用藥,是專家、政府、藥廠三方在“友好、合理、嚴謹”的“討價還價”中成交的;而有意見的藥廠只在其中佔微小比例。“從目前各環節降價的幅度來看,大部分藥品報價中水分不少。”
事實上,從總共4萬多種報名藥品中入圍近3萬種的結果看,大部分企業對“砍價”是能夠接受的;也就是説,被“砍”得最痛的並不是藥企。
醫藥代表:新定價沒考慮流通成本
專家回應:減少配送商,限制層層加價
而第二場“藥鬧”風波則耐人尋味。3月19日,40多名衣著光鮮的“醫藥界人士”拉著橫幅,到廣東省衛生廳“抗議”。一核實,大多數人是醫藥代表。“好多藥的價格都定得很低,基本上是藥廠自己直接出的價,流通領域的成本都沒考慮進去,我們到哪兒賺錢去?”在場一位劉姓醫藥代表訴苦説。
看來,真正痛的是大量的醫藥代表和中間商。廣東省醫藥採購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認為,過去流通領域諸多的醫藥代表和中間商,是藥價虛高的主要原因。一個出廠價10元的藥品,經過中間環節層層加價,到醫院時就飆升到八九十元。“越是砍到他們喊痛,百姓得到的實惠越多。”
廣東在陽光采購中規定,藥企必須自己參與網上限價競價。
為限制層層加價的中間環節,廣東首次推出“兩票制”。廣東省醫藥採購服務中心副主任楊哲介紹,“兩票制”就是藥品從藥廠到醫院,只能開兩次票:藥廠開票給配送商,配送商再開票給醫院。其實質就是中間只允許存在一個配送商。對此,江蘇某藥企的負責人很歡迎。他説,從七票八票猛砍到現在的兩票,其實藥廠的出廠價還是那麼多,合理利潤不會受影響,而受衝擊最大的就是配送商和大量醫藥代表,想靠“過票”吃加價的空間日益萎縮,減少了商業賄賂的機會。
專家估計,在“兩票制”下,目前報名的2000多家藥品配送商,七成將面臨重新洗牌。
進口商:獨此一家,決不降價
專家回應:監控採購量不得超過總量3%
“企業能否適當讓利,使好藥惠及更多患者?”
“我們進口藥的口岸價已是21659元。”
“原産國也這麼貴嗎?難道這個藥在美國也要2000多美金?”
這場激烈的辯論,發生在3月23日的專家和企業面對面談判中。雙方談的是降價幅度最小或沒有降價的55個藥品。其中,“價格冠軍”上海羅氏公司進口的“赫賽汀”,每支報價高達22538.21元。這是一種新的分子靶向藥物,據稱可使乳腺癌復發率和死亡率降低30%多。20分鐘的“討價還價”,企業代表才砍掉尾數,讓利0.21元。
面臨被逐出廣東醫院的危險,進口商為何毫不退讓?據了解,一來,這幾十種進口藥多是獨家生産的,儘管用量不多,有時卻必不可少;二來,這些藥品就算進不了醫院,也可進入零售途徑,由病人根據藥方直接找醫藥公司拿藥。
對這些療效好,國內缺乏替代品的獨家藥,不能一“廢”了之。經過商討投票,包括“赫賽汀”在內的43種藥品被納入重點監控採購目錄。按規定,醫院對這些藥品的採購量不得超過總量的3%。
市民:醫院自主選藥空間大,回扣會多嗎
專家回應:70多名專家投票選定藥品,加大反腐監督力度
不少市民提出這樣的憂慮,醫院自主選藥的空間大了,會不會成為藥廠“第二次公關”的重災區?院長、藥劑科主任吃回扣是不是更容易了?另外,即使藥價低了,醫生仍然可以控制開藥的量,給患者增加負擔。
對此,記者了解到,採購方案已設定了相當嚴苛的制度門檻:醫院必須設立藥品遴選專家庫,三級綜合醫院150人以上,二級綜合醫院60人以上,隨機抽取半數以上專家,採用實名制投票確定入選藥品。另設藥品採購監督委員會,抽派代表全程監督藥品選購過程。
“以往醫院購藥,暗箱操作的空間很大。”一位醫院藥學專家認為,現在每次投票選藥起碼有70多名專家,且是隨機抽取,強調尊重專家、集體決策,醫藥代表的“公關”難度大增。
張壽生表示,這次改革方案明確要求各地市、縣、區的衛生、糾風、物價、藥監、工商等15個部門成立聯合監督機構,將在網上監控醫院用藥,防止醫生為拿回扣多開貴藥,對商業賄賂堅決做到發現一例、曝光一例、嚴懲一例。
“但改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許多醫院藥師坦言,制度的約束作用也得受制于現實國情,想完全杜絕“公關”、“回扣”顯然不可能,但起碼比以前更規範了…… (記者 賀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