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廣東:發達地區"騰籠換鳥" 山區兩翼"順勢吸納"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4月20日   來源:人民日報

    距珠三角中心地帶約250公里的陽西縣,臺商陳士傳投資興建的新廠即將竣工。他的富利來公司和另外17家來自中山的企業一道,成為第一批轉移至陽西落戶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陳士傳告訴記者,困擾珠三角企業的招工難、用電難等問題,在這裡迎刃而解。

    廣東區域經濟發展極不平衡。臨近港澳的珠三角地區經濟發展迅猛,而粵東、粵西和粵北發展相對滯後。隨著珠三角地區勞動密集型産業逐漸飽和,生産成本不斷升高,亟需優化産業結構。而廣東東西兩翼、北部山區的勞力、土地、水電等資源優勢卻得不到充分利用。面對這種現狀,廣東每兩年召開一次山區經貿洽談會,全力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2005年初,廣東出臺了山區、東西兩翼與珠江三角洲聯手推進産業轉移的新舉措——共建産業轉移工業園,把民間自發的産業轉移,提升為由政府引導、適應市場規律的産業有序轉移。1年多來,珠三角地區的5個市與東、西、北部的9個市共建起18個省級産業轉移工業園。園區的規劃、建設、基礎設施投入和招商引資均由珠三角産業轉出方負責,稅收則由轉出方和轉入方分成。

    産業轉移不是轉移落後生産力,更不是轉移污染項目。廣東強調,産業轉移工業園必須科學規劃、統一配套、集約節約、科學發展。凡是污染企業一律就地關停並轉,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外轉移。

    發達地區“騰籠換鳥”,山區兩翼“順勢吸納”,實現了優勢互補,增強整體競爭力。近兩年,粵北山區、東西兩翼發展逐年加快,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信宜市承接東莞紡織企業600多家、織機6萬多臺,每年增加工業産值1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5萬多個。反過來,他們每年又為東莞提供2000多萬打毛織半成品,為東莞毛織品擴大出口提供了充足貨源。(記者劉泰山、李剛)

 
 
 相關鏈結
· 聚焦區域經濟:“三西”扶貧攻堅需“多管齊下”
· "大與小、分與合、快與慢"折射長三角發展新跡象
· 京津兩地市長熱論區域經濟協作話題引起學者關注
· 加強區域經濟發展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
· 從區域經濟學的角度看如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