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4月21日電(記者徐壽松 蔡國兆)7時45分,走出在江蘇昆山的家門,乘8時的列車,不到40分鐘就坐在了上海的辦公室裏了。“工作在此地,生活在別處。”肖經棟説,“像我這樣的長三角‘鐘擺族’越來越多了。”
快速城際列車公交化,正在重新構建長三角的時空概念。人們的生活工作方式、資源要素的流動都會因之發生變化。
34對快速列車穿梭于長三角
4月18日開始,上海鐵路局首先開行38對時速不低於200公里的動車組列車(“D列車”),其中有34對在上海、南京、無錫、蘇州、杭州等長三角城市群中穿行。
“車速快,行車時間短了很多。”在上海專做內地富豪排行榜的肖經棟是江蘇昆山人,每天朝發上海,夕宿昆山。“從昆山到上海,原來乘列車要30分鐘,後來縮短到21分鐘,18日提速後,只要19分鐘了,比在上海乘公交的時間還要短。”
第六次列車提速後,上海至南京的行車時間由此前的2小時17分縮短為1小時58分,杭州至上海南站的時間由1小時37分縮短為1小時24分。
不僅列車提速了,而且車次增多、發車間隔縮短了。在18日提速的第一階段,上海鐵路局首先開行的38對動車組中,上海至南京有25對,上海至常州有2對,上海至無錫2對;上海南站至蘇州1對,上海南站至杭州有3對,上海南站至浙江義烏1對。
在滬寧段,每11.6分鐘就有一趟動車組列車。“差不多像公交車一樣頻繁。”上海市民吳雲天説,“上海地鐵一號線延伸段還要每隔9分鐘才發一次車呢。”
列車公交化開啟長三角“異地同城”時代
“對我來説,最大的影響是不會在上海買房了。” 肖經棟説。在他看來,高速列車公交化直接帶來“同城效應”的加劇。“住在昆山和住在上海,在時間上沒有太大差別。”
肖經棟算了一筆賬:提速後,火車票貴了些,單程15元,月通勤費支出要660元。在上海居住的話,一個月房租至少需要1000元以上,市內交通費也是一筆開支。而在江蘇省昆山市中心位置的新房也只要4000—5000元/平方米,比上海遠郊的房價還要低很多。“完全可以將在上海支付房租的錢用來還在昆山購房的按揭。”
長三角的人們普遍認為,今後,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浙江嘉興居住,而在上海上班,或者在上海退休,去無錫養老。現在,一到週末,從上海發往蘇州、杭州方向列車上的人流明顯增多就反映了這一趨勢。
“讓上海多一個西湖、杭州多一個外灘,在快速列車公交化後,就變成現實了。”高天行是上海一家IT公司的管理人員。他説:“週末的午後,是選擇到杭州龍井問茶,還是陪女友逛上海淮海路,時間成本是一樣的。”
“同城效應”的挑戰
隨著城際列車公交化的推進,對長三角的資源整合也帶來了一些挑戰。
“城際交通公交化對地方政府現有的城市建設思路是一個重大挑戰。長三角地方政府正在面臨一個公共設施規劃的變局。”華東師範大學經濟地理學專家沈玉芳教授説。
求全求大,是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城建思路的重要趨向。在長三角,不僅是一些地級市,就連不少縣級市也希望能擁有自己的萬人體育館、千人音樂廳。很多地方幹部認為,這些設施是現代化城市的標誌。在這種思路的作用下,近年來長三角文化、體育場館建設熱潮涌動。
然而,城際交通網絡的健全正在改變城市間的時空距離,令公共設施的覆蓋半徑迅速擴大。如今,在江蘇江陰建一個體育館,不僅江陰人、無錫人可以用,靖江人、揚州人也可以用;上海的購物廣場同樣可以吸引蘇州人光顧。
“城際交通公交化的加強將帶來區域內資源利用緊湊度以及市場競爭強度的提升,令一些本已非常密集的公共資源顯得更為密集,公共資源彼此之間的競爭也日趨增強。”沈玉芳説。
從現有的情況看,長三角一些地方的場館由於密集度過高已經出現閒置浪費的現象,城際交通公交化可能使之雪上加霜。這些情況表明,地方政府必須迅速轉變城建理念,從“一旦擁有,別無所求”轉向“不求所有,但求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