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5月9日電(記者朱國亮)植樹造林對遏制沙塵暴到底能起多大的作用?甘肅省治沙研究所民勤荒漠草地國家野外站的科研人員通過科學實驗和實測,首次取得了近地面沙塵暴運行規律數據。
負責這一研究課題的甘肅省治沙研究所副所長趙明介紹,民勤荒漠草地國家野外站科研人員利用自行研製的近地面沙塵暴綜合觀測系統,對我國重要的沙塵策源地——甘肅民勤縣2006年19場沙塵暴進行了觀測,分析了人工措施對沙塵暴的影響以及沙塵來源和輸送過程中的特點和規律。
觀測數據顯示,民勤現有的綠洲防護帶阻截沙塵的作用十分明顯,在近地面50米高的斷面上,2006年19場沙塵暴通過8公里的綠洲防護帶後,沙塵量減少了約76%。
據介紹,長期以來我國對沙塵暴局地和小尺度氣流內部實況難以掌握,尤其是近地面50米內是雷達掃描的盲區,更無法監測。然而,近地面50米內正是沙塵暴發展變化劇烈、對社會經濟與人類生存産生危害的主要區域。
這個野外站的科研人員2000年開始對沙塵暴進行觀測研究,並於2005年年底研製建成了一套近地面沙塵暴綜合觀測系統。這套近地面沙塵暴綜合觀測系統設在民勤綠洲邊緣,由3座50米高的沙塵觀測塔組成,塔上分別安裝了沙塵水平和垂直收集儀、梯度風向風速監測儀、風沙流流量實時監測儀等多種自行研製的儀器,通過一年的運行獲得了大量穩定的監測數據。
趙明介紹,獲得沙塵暴運行過程中沙塵沉降數據,表明我們可以通過實測數據科學回答防風固沙等人工措施對沙塵暴究竟有多大的影響,並可為沙塵天氣的預測、預警及綜合治理技術研究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