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4月1日拍攝的MR-2型月面巡視探測器。 由上海航天局聯合國內數十家科研機構共同研製的月面巡視探測器通常被稱為“月球車”,它是我國“繞、落、回”“三步走”探月工程中,實現第二步“落”的重要部分。 MR-2月球車採用獨立驅動的六輪搖臂式行走系統,可爬越30度斜坡,跨越25厘米障礙。行進速度為每小時100米,最快可達每秒5厘米。 新華社記者 陳飛 攝
4月1日,MR-2型月面巡視探測器的機械臂模擬探測月球表面的岩石。 新華社記者 陳飛 攝
新華社北京5月16日電(記者 江國成、常志鵬)中國探月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歐陽自遠16日説,我國探月二期工程將發射軟著陸器和月球車。軟著陸器在著陸區進行就位探測,月球車進行巡視探測。
歐陽自遠在北京召開的第十一屆環太平洋地區國際空間會議上介紹,中國的探月工程分三步走,即繞月、落月和採樣返回,都屬於不載人探月活動。
中國登月計劃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資料圖片)
歐陽自遠説,在中國的第二期月球探測工程中,月球車和軟著陸器將主要完成四大科學目標。探測月球的地形、地貌和地質構造;精細探測月球表面的化學成分和礦物成分;探測月球的內部結構;探測月球的表面環境、對地球的電離層進行極紫外觀測並進行月基的光學天文觀測等。在月球內部結構的探測中,將記錄月球的月震與小天體撞擊月球的過程,精確測定地月的距離,探測月表30米以內的月壤和3公里深的上部月殼結構,獲得3公里深10公里長的月殼剖面結構。
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實施的第一期月球探測工程的目標是在2007年發射一顆圍繞月球飛行的衛星,獲取月球表面三維立體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佈特點、探測月壤特性與厚度和地球至月球的空間環境。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經理張慶偉同時表示,我國今年將發射首顆月球探測衛星。
我國探月工程的月球車系統關鍵技術研究取得進展
2007年計劃發射的“嫦娥一號”衛星模擬圖(資料圖片)
記者3月21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方向性項目“月球車系統關鍵技術預先研究”日前通過了由中國科學院高技術局組織的專家組驗收。由我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姜景山院士擔任組長的驗收專家組認為,這一項目研製的月球車在系統方案整體設計、關鍵技術研究和系統集成等方面具有獨到之處。專家組在對項目完成情況進行認真審查後,一致同意通過驗收,並建議結合國家探月二期工程的需求,進一步深化研究工作,為我國探月工程做出貢獻。
我國自行研製的兩款月面巡視探測器在滬亮相
我國自行研製的兩款月面巡視探測器,3月31日在上海宇航系統工程研究所亮相。月面巡視探測器通常被稱為“月球車”,是我國“繞、落、回”“三步走”探月工程中,實現第二步“落”的重要部分。此次展示的兩款月球車,型號分別為MR-2和MR-3,是由上海航天局牽頭,哈爾濱工業大學、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國防科技大學等數十家單位聯合研製的。
中國首顆人造月球衛星“嫦娥一號”已研製完成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繞月探測工程總指揮欒恩傑6日表示,中國第一顆人造月球衛星“嫦娥一號”已研製完成,正整裝待發,有望在今年內飛向38萬公里以外的月球。欒恩傑是在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小組討論後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作上述表示的。
月面巡視探測器和空間站等産品首次亮相珠海航展
“更高更遠”是人類探索太空的必然之路。在突破載人航天技術之後,中國航天界的新任務包括:實現航天員出艙活動,進行航天器交會對接試驗,開展未來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的研製工作。“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整裝待發,奔向38萬千米之外的探月之旅。月球車、月面巡視探測器等後續技術和産品正在厚積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