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廣西:“小工程”成為推進新農村建設“大引擎”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5月2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南寧5月27日電(記者 李嘉)在人們的印象中,“做飯煙熏火燎,糞坑臭氣沖天,污水四處橫流,房屋蒼蠅亂飛”就是不少農村生活的基本寫照。然而,記者日前走進掩映在果樹林中的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觀音鄉楊梅壘口村村民李慶雙家的小院時,看到的卻是另外一幅景致:一幢漂亮的小樓隱藏在滿山的蒼翠之中,樓前樓後種滿了花花草草,正在一塵不染的廚房裏準備做飯的李嫂,將沼氣灶的開關輕輕一扭,蔚藍色的火苗立刻歡快地跳動起來。

    目前,廣西已成為全國農村沼氣普及率最高的省份,適宜農戶普及率高達36%,1200多萬農民從中直接受益。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孫瑜説:“小小的沼氣池成為廣西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引擎’,是有助解決農村群眾民生問題的能源工程、環保工程、致富工程和民心工程,每年為廣西農民直接增收節支52.74億元,間接産生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等難以估量。”

    孫瑜跟記者算起了一筆沼氣“經濟賬”:已經建成的293萬座農村沼氣池每年可提供優質燃料11.72億立方米,能源開發量折合標準煤83.68萬噸,同時還可提供8042萬噸沼液沼渣優質有機肥。

    “變廢為寶”的沼氣池建設使廣西不少農村地區的廚房、廁所和畜舍告別了臟亂差狀況。40歲出頭的武鳴縣太平鎮永泉屯農民蘇茂康説:“建起了沼氣池,庭院裏的雞屎牛糞不見了,廁所難聞的臭氣消失了,下廚做飯也不會因為燒柴被熏著了。”

    記者在採訪中獲悉,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廣西在全區大力推進恭城縣“養殖—沼氣—種植”三位一體的能源生態模式,完成了100個能源生態村、50個能源生態鄉和20個能源生態縣的沼氣項目建設。從2001年以來,廣西新建沼氣池以每年超過30萬座的水平穩步增長,目前,恭城縣、武鳴縣等地的沼氣入戶率超過80%。

    武鳴縣副縣長曾麗珍説:“以前農村因焚燒木柴、秸稈做飯而濃煙漫天的情景,如今在我們這裡已很難看到。”

    經過發酵後的沼液、沼渣是一種優質高效的有機肥料,越來越多的農民通過發展以沼氣為紐帶的生態農業使“錢袋子”鼓了起來。自治區農村能源辦主任肖超説,近年來,廣西把沼氣技術推廣與養豬、養魚、種菜、種果結合起來,走出一條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有機食品的生態農業之路。“田陽的芒果、淩雲的茶葉、柳城的甘蔗、賀州的蔬菜、容縣的沙田柚、武鳴的龍眼、靈山的荔枝……這些都是農民用沼液、沼渣作肥料‘澆灌’出來的‘綠色錢袋’。”

    全國沼氣入戶率最高的廣西恭城縣是著名的“月柿之鄉”“柑橘之鄉”,僅靠水果種植一項就使農民年人均收入達到2500元。李慶雙説,1988年自己建起了全鄉第一座沼氣池,把沼液沼渣當作了澆灌果樹的主要肥料,現在每年光是賣水果的收入就超過1.5萬元。

    “路凈水清空氣好,快樂花園落農家”,沼氣入戶率超過90%的北流市民樂鎮羅政村仿佛是一幅美麗的圖畫。日前,記者走進被千畝果園包圍的羅政村,見到的是整潔的水泥村道旁風格迥異的126幢“小洋樓”和村民們自己建起的百餘米長的“書畫長廊”,聞到的是夾著泥土芬芳的清新空氣,聽到的是村裏的文藝隊排練的歡笑聲和籃球隊比賽的喧鬧聲。

    北流市市委組織部部長楊業初説,沼氣建設給農村帶來的變化不僅僅是農民增收持續攀升和村容村貌越來越美,不少生態農業村自籌經費建起燈光球場、鄉村舞臺和科技活動室的舉動表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正成為農民在新時期的新追求。 

 
 
 相關鏈結
· 一項秸稈為主要原料的沼氣新技術通過農業部鑒定
· 華北地區首座垃圾填埋場沼氣發電項目並網發電
· 農村沼氣建設規劃:2010年將有4000萬戶用上沼氣
· 西藏山南農民用上沼氣
· 農村沼氣建設成效顯著
· 2006年我國沼氣應用技術有新突破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