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江蘇積極探索構建適度普惠制的新型社會福利體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5月28日   來源:新華社

“讓每個人都有尊嚴的生活”——江蘇探索適度普惠制社會福利體系調查

    新華社南京5月28日電(記者 施勇峰 鄧華寧)“我們這裡雖然集中了困難戶,但政府創造了安居樂業的好環境,基本生活不用愁,多數人還有自己的工作。”南京市經濟適用房小區景明佳園的居民張燕這樣告訴記者。

    近年來,江蘇省積極探索構建適度普惠制的新型社會福利體系,困難群體基本生活權益保障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體制創新:讓低保標準“水漲船高”

    江蘇省民政廳廳長趙順盤説:“讓每個人都有尊嚴的生活,讓困難群體公平分享發展成果,滿足他們的生存權、發展權、民主權,這是普惠制社會的基本要求。”江蘇省需要提供各類救助的人群每年有350萬人左右,約佔全省人口4.7%,和發達國家相比,這個比例不算高。江蘇在全國率先實現低保覆蓋城鄉後,並沒有滿足停留在這種一般救助上,而是逐步轉向建設適度普惠型福利社會。

    建立城鄉低保標準增長機制。趙順盤説,目前,各地低保標準的確定,普遍採用人為確定的辦法,標準調整的週期也存在隨意性,並沒有體現低保標準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銜接。江蘇參照國際上比較先進的做法,結合江蘇實際,將低保標準與人均實際收入挂鉤,建立健全正常增長機制。2006年,江蘇城鄉率先建立了低保標準增長機制。

    從2007年開始,城市以省轄市為單位,農村以縣(市)為單位,按當地上年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0%至25%的比例,由各地確定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同時規定,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增長幅度應不低於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幅度;農村低保標準的增長幅度不應低於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增長幅度。

    建立臨時救助制度。在現行低保救助體制框架下,由於低保對象同時還享受在教育、醫療方面的政策性扶助和社會性互助等優惠,致使出現一部分處於救助邊緣人群的實際困難重於低保對象的現象。對此,江蘇省已經在多個地方試點臨時救助制度,並取得良好成效,今年6月底前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

    配套救助:給困難家庭“援助套餐”

    困難群眾的燃眉之急往往與住房難、看病難、上學難等交織在一起,單純依靠低保遠遠不夠。江蘇省注意針對困難程度、致貧原因,構築目標明確、層次分明、運轉協調的專項救助體系,實施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專項救助。

    在住房方面,江蘇近幾年在城市大力推進經濟適用房建設,擴大廉租房的覆蓋面;在農村大規模實施草危房改造工程,目前共改造草危房15.2萬戶,使低收入農戶的居住條件大為改善。

    在就醫方面,江蘇加大對困難群體的醫療救助力度,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在農村,對農村五保戶、低保戶、困難戶因患大病造成生活特別困難又無自救能力的家庭,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後,個人負擔醫療費用仍過高,並影響家庭生活的困難對象再給予適當救助。截至2006年底,全省含農業人口的95個縣(市、區)已全面實施農村醫療救助。2006年全省共籌集救助資金1.18億元,累計資助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82.7萬人;救助大病對象9.4萬人次,平均每人次救助548元。

    對於城市低保對象實施醫療救助,採取優惠減免與大病救助相結合的方式。到2006年底,實施城市醫療救助的地區已有60個縣(市、區),共籌集救助資金1.02億元。累計救助困難對象13.02萬人次,平均每人次救助476元。

    在教育方面,面對困難群體的教育救助全面啟動。對城鄉低保等困難家庭子女在公辦學校接受義務教育,實行免雜費、書本費和補助寄宿生生活費“兩免一補”,高中以上階段孤兒免收學費、書本費,其餘對象減免50%以上學費並提供必要的學習和生活幫助。

    在就業方面,江蘇積極開展就業援助,促進困難群眾特別是城市低保人員就業。切實搞好殘疾人尤其是貧困殘疾人就業援助,全面推行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鼓勵殘疾人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對以吸納殘疾人就業為主的福利企業落實稅收優惠政策,不斷拓展殘疾人就業渠道。

    發展慈善:激活社會互助因子

    民政部門的重要工作是大力發展慈善事業、慈善超市、慈善醫院、慈善門診和結對幫扶活動等,依靠社會互助的力量擴大社會援助成效。

    到去年底,江蘇省13個省轄市全部成立了慈善機構。全省106個縣(市、區)中有75個已成立慈善機構,共有956個社會捐助接收站點。全省各級慈善機構募集款物已超過23億元,其中資金近18億元,募集的慈善基金總量居全國第二位。

    省慈善總會成立一年來,已啟動六個“資助千人”慈善救助項目,累計建立“愛心超市”和“慈善超市”400多家、慈善醫院和醫療站點380多個。

    常州市積極探索全方位推進慈善事業發展的路子,其主要特色是:政府牽頭搭臺+企業捐贈慷慨+社會廣泛參與+高效扶危濟困+規範透明運作。在實踐中創新了慈善募集模式,即企業家一次認捐,其本金留企業,每年上繳固定利息。這調動了企業家奉獻愛心的積極性,擴大了慈善基金募集的功效。該市目前已募集慈善基金11億多元。

    當前,一個全社會參與,上下聯動、部門協同、各方互動,“攜手慈善、共創和諧”的濃厚氛圍在江蘇日漸形成,不僅增強了慈善救助的能力,而且促進了和諧社會建設。 

 
 
 相關鏈結
· 浙江在全國首次公佈社會福利發展“十一五”規劃
· 從假日經濟到社會福利 我國長假制度正實現4轉變
· [社會救助]有中國特色的老年社會福利事業蓬勃發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