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10日電(記者劉奕湛、吳晶)今年是我國高考制度恢復30週年,牽動億萬人心的2007年高考剛剛結束,但對這項制度發展的回望與審視卻從未停止。高考作為我國最大規模的選拔性考試,肯定與爭議一直相伴其左右,謹慎的改革也在穩步推進,使這一制度不斷完善。
誠信檔案:確保高考公正、公平
今年我國在繼續組織所有考生簽訂誠信高考承諾書的同時,也將為考生建立國家教育考試誠信檔案。教育部學生司司長林蕙青説:“從今年起,教育部將實施部、省兩級國家教育考試誠信檔案網絡管理,在國家教育考試中嚴重違規考生,將被記入國家教育考試誠信檔案數據庫,供高等學校、招生單位甚至將來的用人部門查詢。”
“這意味著考生有可能為一次作弊付出很大的代價。”負責誠信檔案建立工作的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戴家幹説。
據介紹,我國已連續4年開展教育、管理、處罰相結合的考試環境綜合治理,高考違規率目前為萬分之三點五左右,處於歷史最低狀態。
今年高考期間還投入使用了國家教育考試考務管理與服務平臺,目前已覆蓋了全國近一半的省市區,預計將於2010年覆蓋全國。這套集實時監控、應急指揮和考試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信息平臺系統,既為高考等國家教育考試的管理和指揮提供了硬體保障,更對有可能出現的作弊行為形成了威懾和警示。電子監控錄像資料將保留半年備查。
林蕙青指出,根據今年出臺的新的考場管理規定,考試結束前半小時考生方可離開考場。
一些有條件的省根據規定,在今年高考中已對離場考生進行必要的管理,盡可能壓縮考場內外串通作弊的時間、空間。我國大部分地區已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採取必要的技術手段,對考場實施監控或屏蔽,阻斷考場內外非正常的無線通訊聯絡。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石,而考試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底線。打擊高考作弊保障的是高考的順利實施,保護的是社會的誠信和公正。” 戴家幹説。
分省命題:推進高考多元化發展
今年高考期間,我國有16個省實行分省命題、15個省統一命題,這意味著全國的考生將回答17份不同的高考試卷。這是我國從2003年起對高考進行的最富爭議性、也最為謹慎的嘗試。
據介紹,我國的高考制度從建立之初,就可看做一部“統”(統一命題)“分”(分省命題)史。早在1952年建立全國統一高考之前,就有分校命題(各高校自主命題)、分區命題(六大行政區)等形式,只不過沒有分省命題之名,而已有分省命題之實。即使在建立統一高考之後,1958年也實行過分省命題,但只實施一年。1977年恢復高考時,因來不及準備,只好實行分省命題。由於存在諸多弊端,在1978年又恢復全國統一命題。
教育部考試中心成立之後,針對統一命題的弊端又開始試行新一輪的分省命題探索。戴家幹説,分省命題是國家根據教育發展的趨勢和需求決定的,一方面是為了提高高考在選拔人才上的多元性,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降低全國使用一張試卷的考試風險。
1987年上海率先試行自主命題,2002年北京開始實行自主命題,至今發展為16個省市。此間,有人呼籲分省命題難易程度不一,應繼續實行統一命題;也有人認為分省命題仍未體現人才選拔的特殊性,應將命題權直接放給大學;更有人呼籲廢除高考制度。
戴家幹説:分省命題突出了各地進行教育改革的特色,但分省命題並非自由命題,而是在教育部考試中心的大綱下進行命題,這樣才能保證考試在難度和誠信度等方面保持平衡。
分省命題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改革之策。戴家幹説:“高考分省命題不能一刀切,全部實行自主命題也沒有必要。教育部考試中心正在建立全國教育考試題庫,為分省命題減輕部分壓力和負擔。”
免費師範生:兼顧高考制度的效率與公平
國務院日前發佈《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師範生免費教育實施辦法(試行)》,規定從2007年秋季入學的新生起,在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陜西師範大學和西南大學6所部屬師範大學實行師範生免費教育。首批免費師範生將在今年高考後産生。
根據6所部屬師範大學的招生計劃,今年將有約1.2萬名學子受惠于免費師範生政策,且大部分名額向中西部地區投放。這無疑為很多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入學機會,也使師範院校可以招收到更多有志於從事師範教育事業的人才。
同時,針對我國師範教育的現狀和問題,免費師範生制度也對享受免費待遇的學生提出要求。例如,要求免費師範生一般要回到生源所在省份的中小學任教10年以上。這就使免費師範生在享受優惠政策的同時,要履行與其權利相對等的義務。
據規定,免費師範生可享受到是在校四年期間免學費、免住宿費、領取生活補助費。師範生畢業以後,國家保證只要他們到中小學工作就有編有崗,師範生在任教農村服務的兩年期間,可以上在職的教育碩士研究生。
教育部師範教育司副司長宋永剛説:“國家也為每一位免費師範生的長遠發展作出了考慮。”
東北師範大學校長史寧中説,通過高考選拔免費師範生,不僅可以為我國匱乏的師資提供儲備,也可以推動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觀念。這是教育制度兼顧效率與公平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