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1日電(記者 毛曉梅、王文帥)“十一五”期間,中國保監會將按照集團化和專業化並重的原則,積極穩妥地增加再保險市場主體。其中包括支持具備條件的保險集團設立再保險公司、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再保險公司、積極引進境外專業再保險公司等。
這是保監會11日發佈的《中國再保險市場發展規劃》透露出來的政策信號。
《規劃》稱,為優化我國再保險市場主體結構,擴大國內再保險供給能力,今後5年時間內,應形成以專業再保險公司為主導,再保險集團、兼營再保險的直接保險公司、從事再保險業務的專業仲介機構、自保公司以及特殊風險保險聯合體等多種主體並存,中外資再保險公司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再保險市場格局。
除了將支持具備條件的保險集團設立再保險公司,以及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再保險公司外,《規劃》在外資準入方面亦明確表示,將積極引進在健康險、農險、責任險、風險保障型壽險産品、年金保險、醫療保險、財務再保險等領域有業務優勢的境外大再保險商。
《規劃》還表示將培育和發展再保險專業仲介機構,通過引入國際保險經紀人或中外合資等形式,提高國內再保險經紀人的專業技術水平。鼓勵通過多渠道、多種方式開展再保險交易活動,構建多層次的再保險交易平臺。
再保險是“保險的保險”,保險市場的穩定運行,離不開再保險的強有力支持。據保監會預測,2010年我國總保費收入可突破1萬億元,再保險需求屆時將達1000億元左右。但目前,我國專業再保險公司總資産規模僅為300多億元,資本實力及其承保能力都還不強,極不適應國內市場對再保險的迫切需求,再保險的“安全閥”和“調控器”作用尚未充分發揮出來。因此,再保險市場有進一步“擴容”的要求。
保監會頒布《中國再保險市場發展規劃》
新華社北京7月11日電(記者毛曉梅、王文帥)為促進我國再保險業發展,中國保監會日前制定頒布了《中國再保險市場發展規劃》,並於11日正式下發通知,要求各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和各保監局遵照執行。
所謂再保險,即“保險的保險”,保險公司把自身承擔的風險責任部分或全部分攤給其他保險公司,達到分散風險穩定經營的目的。再保險市場是保險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6年全部取消法定再保險後,我國再保險市場已全面實行商業化運作,目前有中國再保險集團、慕尼黑再保險、瑞士再保險、科隆再保險、勞合社、法國再保險、漢諾威再保險等多家公司同臺競技。
《規劃》披露,1996年至2006年,我國專業再保險公司分保費收入年均增長9.16%,佔同期直接保險公司保費收入4%至9%的比重,發展形勢穩定。2006年全年我國直接保險公司總分出保費338.97億元,其中有210.67億元分給了境內再保險公司。2006年底,國內再保險公司總資産達312.08億元。
《規劃》認為,隨著當前我國直接保險市場快速發展,再保險市場面臨著良好發展機遇。此前保監會預測,2010年我國總保費收入將突破1萬億元,再保險需求屆時可達1000億元左右。
但再保險市場面臨的挑戰也不容小覷。《規劃》指出,我國再保險市場由於起步晚、基礎弱,功能與作用發揮還不充分,還不能適應保險市場快速發展的需要。目前主要存在再保險供給能力不足、直接保險公司分保意願不強、再保險貿易逆差擴大、農業和巨災再保險體系尚未建立等問題。
《規劃》明確,我國再保險市場發展的總體目標是:用5年時間,把我國再保險市場建設成為市場主體數量適宜、經營行為規範、承保能力與償付能力充足、競爭實力較強、業務結構合理、産品服務豐富多樣、風險有效分散、再保險保障機制健全、監管制度完善、能夠引導和支持我國直接保險市場發展的現代再保險體系。
“2010年,全國直接保險公司分出保費爭取達到660億元,直接保險公司境內分出保費爭取達到400億元。”《規劃》如是表示。
《規劃》具體提出了下一步將採取的政策措施,包括優化市場主體結構、拓寬産品及服務領域、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加強信息化建設、全面推進專業化監管、加強專業人才培養以及國際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