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華社記者對淮河災區救災款物發放進行追蹤採訪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7月2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合肥7月24日電(新華社記者)今夏,淮河遭遇1954年以來第二大的流域性洪水,沿淮災區人民群眾遭受嚴重損失,抗災救災工作正在全面展開。截至目前,民政部會同財政部已向淮河流域受災最重的安徽省下撥4400萬元救災款,安徽省及各地市相應下撥了配套救災資金;來自海內外的社會捐助也正在源源送往災區。這些救災資金及物資使用情況如何、是不是已發到受災群眾手中、是怎樣發放到受災群眾手中的,新華社派出多路記者對此進行了現場追蹤採訪。

    安徽省民政廳:4930萬元中央及省級救災資金已全部下撥到縣

    記者蔡敏自安徽省民政廳報道:記者走進了安徽省民政廳救災救濟處的辦公室,副處長王華正在緊張地核對各地報來的數據,受災人口、倒房數、淹沒耕地,不斷翻新的數據,給核災工作帶來嚴峻考驗。

    就在這間辦公室裏,王華和同事們已經持續幹了20多天!

    忙裏抽空,王華仔細介紹了全省救災情況:安徽省民政廳已經會同省財政廳下撥救災款4930萬元,其中省級救災預算530萬元、中央資金4400萬元。目前,已跨過地市一級機構,全部直接下撥到59個受災縣。受災市、縣(區)配套安排民政部門下撥2774萬元;接收救災捐款2243萬元、捐贈物資價值1003萬元。中央下撥的4400萬救災資金中,沿淮9個市44個縣(區)得到3500萬元,佔八成左右,皖南3個市15個縣(區)得到900萬元。

    至於4930萬元具體是如何用的?王華算了一筆細賬,這筆錢首先用於應急階段轉移出的困難群眾生活安排,受災地區已向災民發放大米和麵粉414萬斤、方便食品12.6萬箱、飲用水9萬多箱、燃煤1019噸,這些都從這裡開支。另外,藥品、消毒物品、救災材料等其他物資價值2300多萬元。接收的2.46萬件衣服、5364床被子已經發放到災民手中,有效保證了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

    鳳臺縣:群眾稱讚救災物資透明發放模式

    記者程士華、何晏自淮南市鳳臺縣報道:7月22日上午,乘坐了15分鐘的小木船,記者踏上了鳳臺縣城北鄉黃莊村民組莊臺。曾經的村莊已經變成水中的孤島,村民只有乘船才能進出。村幹部把船上的救災物資卸下來,裝進三輪車拉到村部。儘管正下著雨,救災物資到來的消息,使得這個住著36戶人家的莊臺突然變得熱鬧起來。村民們抱著整箱的方便麵,邊交談邊往家走。

    村民高霞正在廚房裏炒菜,她把洋蔥片倒進鍋裏,發出“吱吱”的聲音,廚房裏瀰漫著誘人的香味。案板上,一隻碗裏盛著兩條被擇洗乾淨的魚,另一隻碗裏是新切的蘿蔔絲。她的丈夫把新領到的一箱方便麵放到了堂屋裏。

    她一邊用圍裙擦著手,一邊給記者説:“菜籽油、洋蔥、蘿蔔都是政府發的救濟品。前天,政府給俺們村送來了土豆、洋蔥、蘿蔔等蔬菜。今天又送來方便麵,基本的生活問題都解決了。政府對老百姓的關心照顧,俺們是從心裏頭感謝啊。”包村幹部陳廣輝説,由於災民外出購買生活用品很不方便,救災物資由政府統一購買,然後集中托運到災民安置點免費發放。

    城北鄉人大主席胡本良説,進水村的五保戶、倒房戶、危房戶和特困戶是政府部門轉移安置工作的重點。城北鄉有6個災民安置點,每一個安置點至少配有2名教師,2名鄉幹部,2名村幹部,2名醫生、1名警察。在救災物資到鄉政府後,由鄉政府分配各個安置點的救災物資,然後,在鄉幹部、村幹部、教師三方都在場的情況下,由教師把救災物資親自分給每戶災民。

    淮南市委常委、鳳臺縣委書記牛向陽説,鳳臺縣是安徽省經濟十強縣之一,為了能讓老百姓享受經濟發展的成果,鳳臺縣決定,每個災民每天的補助不低於8元錢,實行“八個一”補助標準,即煤球一個、米(面)一斤、油一兩、火腿腸一個、鹹鴨蛋一個、掛麵一桶、鹹菜一包、現金一元。從吃的食品鹹菜,到煮飯的燃料,不僅要保證轉移安置的受災群眾有飯吃,還要吃得好,有營養。

    此外,政府公開招標採購救災物資,同時讓食品監察、質量檢驗、紀檢等部門參與採購過程,不僅要確保老百姓領到救災物資,而且要保質保量,讓災民拿到放心食品。為保證把“八個一”落實到位,民政部門一方面為災民安置點家家發放生活補助明白卡,一方面安排200多名教師利用假期協助民政部門上門義務發放。災民領取救災物資時需在“明白卡”上簽字或按手印,讓災民每天知道發什麼、領多少。凡發放不及時、影響災民生活的,一律追查有關當事人的責任。

    五河縣:五保戶張祥喜説:“油和水都有了,我們可以自己做飯吃了。”

    記者于傑、白斌自五河縣報道:22日,記者來到已做好行洪準備的安徽省淮河臨北行洪區,看到在大堤上已經搭起了1000多頂帳篷供受災群眾居住,仍然有新的帳篷在搭建當中。一旦行洪命令下達,這個行洪區將成為一片汪洋,臨北回族鄉2萬多名受災群眾將轉移到大堤上的受災群眾安置點。

    為了減少緊急轉移的難度,目前200多名包括老人、病人、五保戶和低保戶在內的困難群眾已經搬到大堤上。記者了解,多數受災群眾對目前的生活安置是比較滿意的。

    記者到達時,五河縣消防大隊正在給安置點送發衛生潔凈的自來水。他們每天兩次從37公里以外的五河縣城為安置點送水,為滿足安置點群眾的生活用水需要,每天要送7噸自來水。五河供電公司的工作人員也在22日下午將電線拉到淮北大堤每一頂帳篷的門前,夜裏,安置點將不再一片黑暗。

    下午2點多,政府工作人員開始為淮北大堤上的五保戶、低保戶發放爐子、鍋、油等八種生活必需品。這些物品一部分來自於捐贈,另一部分來自政府緊急轉移經費。據了解,臨北鄉緊急轉移經費共20萬元,這次發放,每個五保戶、低保戶可以獲得價值200元的救災物資。

    臨北村五保戶張祥喜説:“油和水都有了,我們終於自己可以做飯吃了。”晚上九點鐘,一些年老的村民剛剛開始吃飯。另外一些,已經坐在自家帳篷門前吃起了西瓜。

    潁上縣:內澇區災情重 救災物資救“急”很及時

    記者熊潤頻自阜陽市潁上縣報道:八里河鎮是潁上縣內澇災害最為嚴重的地方。與沿淮行蓄洪區域不同,這裡能獲得的國家補助很少,救災物資主要靠當地財政撥款和捐助。從目前的情況看,當地財政撥款和捐助有限,救災物資總量不足,與當地受災程度不成比例。

    在八里河鎮韓郢村兩個防洪大堤交接處,一張大紅紙顯眼地貼在路邊商店墻壁上,公示著村裏應急救災物資發放清單。組別、姓名、救災款或者麵粉、方便麵、礦泉水等各項內容分門別類、一目了然。其中,數十戶村民獲得200元或300元不等的救災款,餘下數百戶只獲得麵粉等物資。

    韓郢村黨支部書記徐永聯告訴記者,這是目前為止收到的第一批救災物資,包括7000元救災款和48袋麵粉以及4箱礦泉水。鎮政府分發下來後,17日下午,經村委會研究決定分配方案並進行了公示,19日下午由村幹部帶隊分發到災民戶手中。“我們村有7000多人口,80%的人受災。救災物資發放還是很及時的,尤其是倒房戶或重災戶,都分到了救災錢款應急,但救災物資的總量還是太少,遠遠不能滿足需要,一袋麵粉往往要幾家人平分,就是這樣,能分到物資的戶數也只佔全村受災人口的7%都不到。”

    該鎮漁民村黃岔點的情況也類似。記者21日下午在這裡看到,整個村莊已經被水包圍成為一個“孤島”。村民們起先在自家屋頂上搭塑料棚居住,從20日開始,按照鎮政府的統一安排搬到了堤岸上一字排開的救災帳篷中。

    黃岔汪莊生産隊的會計、63歲的汪順昌向記者介紹生産隊救災物資的發放情況。他説,救災物資是19日接到的,共計2000元救災款、10袋麵粉以及洋蔥、方便麵。救災款在19日當天就通過打卡形式存入了村民賬戶,麵粉等物品則從20日開始陸續發放到村民家中,其中,生産隊裏10位五保戶每人發了50元,剩下的1500元發給了受災戶。“我家有7畝多土地,加上租種別人的,10多畝地全被淹了,分到了32元錢。”汪順昌説。

    村民任蘭英一家四口人則在21日上午分到了一袋麵粉和一箱方便麵,還有洋蔥未來得及分。“每年都受災,數今年最厲害,家裏十多畝地都淹完了,糧食也沒了,分的這點東西我們一家四口暫時還能維持,但不知道吃完以後怎麼辦。”任蘭英流露出一絲擔憂。

    由於八里河鎮災情還涉及2000多畝漁場和數百漁民,受災統計還未將漁民損失包括在內,“從7月8日開始,已經有漁民陸續來找政府。農民種地是一季的損失,漁民損失則是一年。漁民救災也是個問題。” 八里河鎮黨委副書記張斌説。

 
 
 相關鏈結
· 淮河抗洪武警官兵積極排澇幫助群眾恢復生産
· "80後"官兵奮戰抗洪第一線成淮河抗洪隊伍主力軍
· 江蘇境內淮河干支流堤防浸泡16天抗洪到決戰階段
· 淮河防總:淮河洪水最高峰已過 防汛工作不能鬆懈
· 安徽淮河大堤香浮段出現滑坡 子弟兵奮力搶險
· 江蘇淮河以南將先後出梅 35天梅雨季終告一段落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