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2日電(記者王優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22日在“韓國投資政策與實踐研討會”上説,我國正在進入開放的新階段,其中四類企業正在率先“走出國門”。
第一類是我國具有明顯比較優勢並成功轉化為競爭優勢的企業,如家電、輕紡和成衣、食品加工和輕工業産品。這些企業可以通過對外投資在當地設立企業和機構,把國內過剩的生産能力、原材料及零部件帶到國外市場,形成跨國經營的供應鏈條。
第二類是具有一定技術門檻、研發和創新能力的新興産業,如中興通訊、華為、海爾、海信、聯想、TCL等一批在國際上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企業。它們通過對外投資尋求建立國際信息情報網絡、國際商業資訊中心、研發中心和關鍵零部件的設計生産環節等。
第三類是資本或資源密集型行業。這些企業目前在國內不具明顯比較優勢,但國內需求增長強勁。
第四類是對外投資建設長期穩定的海外市場和需求源,既包括生産型企業,也包括從事貿易、物流和分銷的服務型企業。這些企業普遍規模小,跨國經營能力有限,也缺少國際化經驗和人才。浙江民營企業是這方面企業國際化的先頭軍。
張燕生説,我國必須加快産品國際化和貿易一體化進程,提升對外貿易的技術含量、增值含量和管理含量,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形成全球化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策源地。
同時,要加快産業國際化進程,從參與跨國公司的全球生産體系,到逐步發展中國企業的全球生産體系。其基礎是促進外資經濟與內資經濟的優勢互補、合作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