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人眼裏,土地意味著田園風光,鄉土氣息;在農民眼裏,土地是命根子;但同時,土地也是保障發展與保護耕地等各種矛盾的集結。
山東已連續7年實現耕地佔補平衡。他們是如何破解矛盾,守住耕地紅線的呢?
“一塊錢”破解耕地保護難
濟南市西南部的平陰縣,“六山三灘一平原”,土地不多,保護耕地任務非常重。
平陰縣國土資源部門從局長蘇昆方到普通工作人員曾一度充滿困惑:“農村違法佔地面廣量大,耕地保護工作簡直是沒法辦。”
農村兩大難,計劃生育、宅基地。農民普遍存有僥倖心理:在本鄉本土佔地蓋房子,祖祖輩輩都這樣,犯不了什麼大事,何況又不是我一家!再説生米煮成熟飯,總不能拆墻扒房吧?加上村幹部不願得罪人,對一些違法佔地行為睜只眼閉只眼。國土資源部門執法監察人員就這麼幾個人,手大捂不過天,根本管不過來。
後來平陰縣國土資源部門逐步意識到,耕地保護難,問題還在監管不得法上。
於是平陰縣把執法監察隊伍關口前移,346個村,每個村聘任一名土地管理信息員,每人每天補助1元錢。玫瑰鎮劉店村劉茂文就是村裏的土地管理信息員。
4年來,劉茂文看田護地,宣傳耕地保護政策,調節鄉鄰土地糾紛,協助執法監察人員工作。在劉茂文們的共同努力下,依靠“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縣、鄉、村”耕地保護三級網絡,目前平陰縣基本實現了農村耕地保護問題“早發現、快處置、零信訪、零發案”。
國土資源部門工作人員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了,平陰縣也獲得了“全國基本農田保護工作先進單位”、“全省國土資源執法模範縣”等一大批榮譽稱號。
市場機制填平“瘡疤”造良田
平陰縣這麼多榮譽,不是一下子得來的,他們也走過一段彎路。
平陰有800多座山頭。平陰靠山吃山,遍山放炮,大量石子、石灰、石料等紛紛銷往周邊平原。留下的是山體破碎,滿目瘡痍。
到2004年,平陰縣可視範圍內破損山體已達32個。個別鄉鎮甚至“十山九破頭,誰見誰犯愁”。誰也不願讓瘡疤挂在臉上。村裏都想把廢棄的山石場治理成良田,可又沒錢。
錢從哪來?國土資源局引入市場機制,走山體恢復治理與土地開發復墾相結合的路子。
龍橋村一大一小兩個採石場,苦於無錢治理。造地公司來了,出資、出力,村裏只需提供取土場,不拿一分錢。一個月緊張施工,削齊高崗,墊平低窪,拉來客土,覆蓋整平。看到原先不值一文的採石場變成了90畝耕地,村民們喜上眉梢:“幾十年的亂石場,只花十幾天的工夫,就變成200多畝良田,真讓人高興!”
造地申報驗收後,國土資源部門按照國家規定支付造地費用,公司有了資金來源;村裏增加了土地,把地分給農民種;新造土地,又為全縣經濟用地提供了儲備;生態效益更是看得見,山上綠樹成蔭,新開闢的良田長滿了莊稼。
“騰籠換鳥”集約高效用地
上項目就要佔土地,如何處理經濟發展與保護耕地的關係?
肥城市的做法是,在土地使用上提高門檻,凡投資強度、建築密度、容積率達不到規定要求的,一律整合壓縮或“騰籠換鳥”。
肥城市國土資源局局長翟廣西給記者講述了這樣一件事。“2005年底,北京匯源果汁看中了我市肥桃資源優勢,決定在肥城投資9億元,項目區需佔地750畝。一下子佔這麼多,讓我們頭疼了一陣,不過我們很快找到了解決辦法。”
肥城的辦法是,對項目區內昌盛機械公司、古店村服裝廠、鋼球廠、巨龍傢具等企業用地依法進行有償收回整合,安排解決匯源果汁項目用地260畝,既保證了企業利益,又整合了土地資源。原來的佛山挂車項目和鴻基三農項目佔地,因建築容積率、投資額度均達不到要求被堅決收回,之後,引進了投資5000萬元的辛戊二醇項目和投資2億元的博元紙業項目。兩相對比,每畝固定資産投資增加了好幾倍。
“騰籠換鳥”,其實是一種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倒逼機制。肥城是全國“百強縣”,正處在工業化迅猛發展階段,用地緊張,“只有集約高效用地,兩難才能變雙贏。”翟廣西説。
掛牌交易盤活土地增效益
滕州市西崗鎮地處礦區,帶動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1.5萬多人。不少農民要不撂荒土地,要不交給婦女老人種植,土地利用産出效率都很低;另一方面,農業龍頭企業和一些種養大戶需要擴大經營規模。這對矛盾如何解決?
西崗鎮想出了辦法,成立了農村土地流轉交易市場,通過合法有效流轉農村土地使用權,促進土地高效利用和農業規模化發展。
去年麥收後,田崗村村民李本洪和另外9戶農民都想建冬暖大棚,可看上的25畝地分別由15戶村民承包。要是分別去談,費時費力,又很擔心有後遺症。通過西崗鎮“土地流轉交易中心”,僅一上午時間,李本洪等便與15戶出讓方分別簽訂了為期6年的土地流轉合同。現在李本洪格外高興:“俺的收入比原來增加了好幾倍!”
西崗鎮目前共流轉土地1.3萬畝,據統計,流轉后土地年畝均效益達7500元以上,與過去分散經營相比,效益翻了好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