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已經從紙質時代進入了紙質與電子並存的時代;“淺閱讀”正成為閱讀新趨勢;數字化、多元化、個性化是當前閱讀趨勢的新特點……28日,在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和國務院新聞辦主辦的“2007北京國際出版論壇”上,“閱讀新趨勢與出版業的發展”成為與會者關注的焦點。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表示,當前,科技進步和網絡普及使人們的閱讀方式和閱讀習慣發生著深刻變化,即時在線瀏覽正在取代傳統青燈黃卷式的經典閱讀,以快餐式、跳躍性、碎片化為特徵的“淺閱讀”正成為閱讀新趨勢,這種新趨勢也給出版業帶來了機遇與挑戰。
論壇透露,無論從産業發展還是從文化傳播的角度,數字出版業都是出版業未來發展的廣闊市場和新的産業增長點。據2007年相關報告顯示,我國國民上網率平均每年增長39.96%,市場上流通的電子書達30多萬種,絕大多數有閱讀能力的人都具備了新媒體閱讀終端。2006年,我國的電子圖書、數字網絡期刊、手機出版等數字出版整體規模已經達到200億元,而這一數字在2000年還僅為15.9億元。
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李冰認為,閱讀新趨勢為出版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天地,實現傳統與現代的融合至關重要,這包括出版適合手機、網絡、計算機、手持閱讀器等不同媒介形態的出版物,開展網上購書業務,與搜索引擎商進行合作等。
柳斌傑表示,以“快速、快感、快扔”為消費特點的“淺閱讀”,符合大眾流行文化與消費文化的基本特質,符合現代社會人們追求休閒與娛樂的需求,也是出版業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但由此導致的非導向閱讀、功利性閱讀等現象,將會對讀者特別是青少年的人格成長、精神發育、知識訓練乃至價值觀、世界觀塑造等産生不良影響。“出版業必須在內容建設上有所堅持,把出版物做深、做寬,提升出版物的內在文化含量。”
據介紹,應對閱讀出現的新特點、新趨勢,出版業將採取六大舉措:優化出版物産品結構,引導閱讀方向;積極推動重點出版工程,打造更多閱讀精品;大力推動傳統出版業向數字出版業的轉型,滿足多層次、多方面、個性化的閱讀需求;扶持和鼓勵內容創新,增強閱讀的文化含量;建立健全基層文化服務體系,切實保障城鄉居民文化權益;加強監管,規範秩序,改善國民閱讀環境。
我國過去的出版物市場集中在城市,現在城市已經趨於飽和,競爭非常激烈,農村市場和國際市場則是兩個“弱點”,該如何應對?談及此,柳斌傑表示,圖書發行今後將實施“一體兩翼”的戰略,即鞏固城市市場主體,開拓農村市場和國際市場。
農村這“一翼”怎麼開發?柳斌傑介紹説,我國實施的農村“農家書屋”工程,將用10年左右實現農家書屋村村有。“在這個工程的基礎上,讓政府的行為和市場對接,把發行網絡延伸到農村農家書屋,實現長效發展機制。”他表示,政府將加快這一工程的建設,大幅度增加資金投入。具體到國際市場這“一翼”,我國目前正從幾方面尋求突破:啟動圖書對外推廣計劃;積極參與國際競爭,針對國外讀者的需求,將創作、生産、翻譯介紹等人員組成一支開拓國際市場的力量;引導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從政策方面給予支持,包括支持出版單位創辦外向型的期刊報紙、獎勵開拓國際市場的出版企業及個人等。
論壇上,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所長郝振省説,“互聯網將改變新一代讀者的閱讀習慣,有人形象地把它比作‘15分鐘主義’,就是説,人們讀書的耐性只有15分鐘,再好看的書,15分鐘以後就不大願意看下去了,前幾頁翻得很認真,到後面就嘩啦、嘩啦地過了。”對此,他認為,傳統閱讀雖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和挑戰,但依然具有長久的生命力,同時,新興的媒體也在經受著極大的考驗。出版業應該順應這種潮流,及時調整戰略,從傳統出版和數字化出版兩方面來擴張自己的競爭能力,為提升國民的閱讀率做出貢獻。(記者 張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