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信貸投放創出歷史新高-怎樣駛出“快車道”?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9月03日   來源:人民日報

    信貸“閘門”不緊有諸多風險

    在央行最近公佈的7月份金融數據中,有一個不容樂觀的“歷史新高”:7月份人民幣貸款新增2314億元,相當於前幾年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創出歷史同期新高。

    火熱的數字不僅出現在7月。今年以來,信貸投放一直在“快車道”上疾駛。前7個月人民幣貸款新增2.77萬億元,相當於去年全年新增貸款的87.1%。

    信貸猛增會使銀行業利潤快速增加,但信貸“閘門”不緊,會助長投資反彈,加大經濟由偏快轉為過熱的風險;過多的信貸資金通過各種路徑流入房市、股市等資産市場,會推動資産價格上漲,長此以往,可能形成資産泡沫;在經濟上升週期,銀行貸款迅猛擴張,一旦經濟有所下行,前期放款就可能形成不良資産,會加劇銀行體系的脆弱性。

    銀行放貸有能力、有動力、有需求,因此信貸投放總在高位運行

    信貸投放過多的成因,可以概括為三個關鍵詞。

    “有能力”。近年來,隨著我國貿易順差和外商投資的快速增長,外匯源源涌入,國際收支“收”大於“支”,央行為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不得不大量收購外匯,在形成外匯儲備的同時也被動投放了等值的基礎貨幣(即外匯佔款),為銀行體系注入了鉅額流動性。與此同時,居民、企業和政府儲蓄也在快速增長。這些都導致銀行體系流動性過剩,大大強化了其放貸能力。目前,儘管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已提高到11%,但商業銀行自願存放在央行的超額存款準備金,其比率仍高達3%。銀行資金的充裕程度可見一斑。

    “有動力”。動力來自銀行改革。國有商業銀行股改上市後,資本充足率提高,不良貸款率下降,加之上市後盈利約束增強,使其信貸擴張意願較強。動力來自利率調整機制。時下,活期存款在企業存款和居民儲蓄中的比重分別為66.1%和37.6%。除了5月18日那次加息外,今年以來的3次加息都沒有上調活期存款利率,而貸款利率卻不斷上調。這樣一來,每次加息後存貸款利差反而有所擴大,自然會推動銀行放貸。

    “有需求”。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起飛和爬坡階段,對信貸的需求十分旺盛。

    銀行放貸有能力、有動力、又有需求,難怪信貸投放總在高位運行。

    應努力緩解流動性過剩,改進利率調整機制,轉變銀行盈利模式

    面對嚴峻的信貸形勢,今年以來央行頻頻施展貨幣政策手段,4次加息,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專家認為,這些措施對信貸增長有一定的抑製作用,但還難以從根本上緩解因流動性過剩帶來的信貸擴張。

    讓信貸投放駛出“快車道”,應當努力緩解流動性過剩的矛盾。要改革外匯儲備管理體制,切斷外匯儲備與貨幣供應的直接聯絡。一方面,按照“藏匯於民”的思路,鼓勵企業和居民購買、持有外匯;另一方面,成立國家外匯投資公司購買、持有外匯,減少央行購買、持有的外匯儲備規模,從源頭上緩解流動性過剩。還要調整涉外經濟政策和外匯管理政策,改變“獎出(出口)限入(進口)”和“寬進(流入)嚴出(流出)”的傾向,同時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逐步增強匯率彈性,以促進國際收支平衡。近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取消了部分“兩高一資”産品的出口退稅;批准試點境內居民直接對外證券投資;放寬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境外投資範圍,從中分明可以看出,政策正在因勢而變。流動性過剩,説到底是因為消費需求不足。為此,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讓百姓“有錢消費”,加快推進社保、教育、醫療、住房等改革,讓百姓“敢於消費”。同時,要增加為全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消費性財政支出,擴大政府消費,並以此助推居民消費。

    讓信貸投放駛出“快車道”,還應當改進利率調整機制。

    值得指出的是,從總量上看,信貸投放過多,但從結構上看,農業、中小企業、社會事業等領域還存在信貸投放不足的狀況。央行統計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農戶貸款為1.09萬億元,在本外幣信貸總額中的佔比還不到4%。應當調整和優化信貸結構,把充裕的資金更多引導到加強經濟社會薄弱環節上來。(記者 田俊榮) 

 
 
 相關鏈結
· 中國為5.7億人建立信用檔案 完善信貸徵信體系
· 我國將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産證券化試點
· 央行:完善制度防範風險 擴大信貸資産證券化試點
· 央行強化對信貸資産證券化基礎資産池的信息披露
· 青海省加大信貸投入 實現金融與經濟的良性互動
· 廣西壯族自治區信貸支持成為服務縣域經濟新品牌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