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尚福林表示中國境內企業赴香港上市政策沒有改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9月0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大連9月6日電(記者趙曉輝、陳夢陽)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6日在此間説,監管機構對於境內公司到香港上市的政策沒有任何變化,將仍然支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此前有媒體報道,中央政府計劃提高內地企業赴香港上市的門檻。除非企業的融資規模超過10億美元,或計劃在香港和內地同時上市,否則它們赴香港上市的請求將無法獲得中國監管機構的批准。

    對此,尚福林表示,10億美元融資門檻的消息是子虛烏有的,中央政府的政策沒有變化,變化的是市場。

    2005年5月,中國開始股權分置改革,暫停A股首次公開發行,一直到2006年年中才得以恢復。“在這期間,正趕上大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需要上市融資補充資本金,但由於國內A股市場暫停發行,很多內地大型企業到香港發行上市。”尚福林説。

    香港聯合交易所的數據顯示,截至2006年8月31日,在香港主板市場上有來自內地的100只H股股票,43只紅籌股股票,佔香港股市總市值的50.91%,這一比重在過去兩年間增長了22個百分點。

    2006年以來,中國資本市場的股權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境內資本市場發生轉折性變化,基礎制度問題得以解決,投資者信心恢復。一年來,代表中國股市走勢的上證綜合指數上漲幅度已經超過200%,9月6日盤中突破5400點。

    “在這種情況下,境內A股發行股價要比香港發行高,企業傾向於選擇發行價格比較高的市場。”尚福林説。

    證監會數據顯示,自2006年下半年恢復IPO以來,境內A股市場累計籌資5066億元,比此前5年的累計籌資額多1070億元。而在內地和香港兩地上市的公司出現了同股不同價的現象,H股價格往往低於A股價格。

    “股價是投資者的判斷形成的,隨著內地與香港證券市場的不斷溝通,A股和H股的差價將逐步縮小,但在今後一段時期內將繼續存在。”尚福林説。

    尚福林指出,即便在內地發行價相對較高的情況下也不排除企業有到香港融資的需求。這些年的實踐經驗表明,內地企業赴港上市不僅籌集了資金,還通過不斷向國際市場學習,逐步改善了經營觀念和經營模式。目前,境內企業在境外上市不再單純為籌集資金,而更多是希望通過境外上市完善公司治理、提高國際競爭力。

    隨著中國股市的走強,境內企業爭到境外主要資本市場上市的狀況發生改變。包括香港在內的境外證券交易所對中國境內企業上市資源的爭奪日漸激烈。紐約證券交易所剛剛獲准在華設立代表處,計劃年底前正式揭幕運營。納斯達克的中國代表處也在積極申請籌備中。

    尚福林表示,境內企業的客戶市場大量在境內,它們希望通過上市擴大在境內的影響,這也是決定企業上市地選擇的重要因素。他表示,將尊重企業的選擇,無論是在A股上市、H股上市,還是其他境外交易所發行,中國證監會都持支持態度。

    高盛亞太區董事總經理胡祖六説,對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的擔心是沒有理由的,世界上任何國家的企業都有本國偏好的問題,傾向於在本國市場上市。他認為,只要A股市場進一步改善自身的條件、質量、服務,很多大型的國內企業自然會優先選擇在本地上市。

尚福林:券商治理已取得初步成效

    新華社大連9月6日電(記者 陳夢陽、趙曉輝)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6日在大連表示,為期3年的券商治理工作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

    尚福林在夏季達沃斯年會有關中國資本市場的論壇上説,中國資本市場在建立之初不成熟,也沒有成熟的投資銀行和券商。相當多的券商是從銀行分離來的,這些券商的一些理念延續了銀行的做法,比如説,銀行可以用客戶的存款放貸,因此一些券商認為也可以用客戶的保證金來買股票。加之制度有一些問題,在市場好的時候,這些券商還可以正常經營。但中國證券市場經歷了5年的低迷,這些問題就都暴露出來了。

    尚福林介紹,在國務院領導下,中國證監會對券商進行了為期3年的綜合治理,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治理主要從內部制度、外部監管等方面著手,包括一些業務類型的調整。他説,“有20幾家券商被關閉,差不多佔原來券商總數的三分之一”。

    尚福林認為,經過治理,整個券商行業恢復了應有的生機。“目前來看,券商已經走上了一條健康發展的道路,也提高了競爭力。”

 
 
 相關鏈結
· 中國交通建設等3隻新股在香港上市首日大幅走高
· 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15日在香港成功上市
· 特寫:香港和上海交易所首次連線共賀工行上市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