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3日電(記者劉錚)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22日表示,要加強理論和戰略研究,建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體系。
成思危在中國社會保障論壇第二屆年會發表演講時指出,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是一項艱巨而複雜的任務,需要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如果制度不科學、不合理、不可持續,國家和相關的社會群體將承擔巨大的代價。
成思危提出,開展戰略研究的關鍵是確立目標模式,到2020年時我國要建立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應當是一個全面、系統、適度、公平、有效的體系。
“全面”是指要建立覆蓋城鄉全體居民的包括養老、醫療、失業、其他(工傷、意外事故、生育等)四個方面的社會保障制度;“系統”是指政策、制度和體制要健全完善;“適度”是指要按照社會公平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確立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和財力相適應的保障水平;“公平”是指要按照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努力實現社會保障資源在城鄉居民、不同社會群體、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之間的合理分配;“有效”是指政策制定、制度設計、經辦管理、基金監督都要科學有效,真正達到保基本、廣覆蓋、有彈性、能轉移、可持續的要求。
成思危強調,要充分發揮專家學者在構建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作用。要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吸收國外有關社會保障的理論研究成果,並結合我國傳統文化中關於社會保障的理念,逐漸形成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保障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