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1日電(記者 張勇)今年11月2日是台灣當局開放臺胞來大陸探親20週年的日子。國臺辦交流局局長戴肖峰在就兩岸交流20年發展情況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20年來,兩岸交流和人員往來從無到有、由暗到明,從小到大、由淺入深,規模不斷擴大、領域不斷拓寬,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發展歷程。”
戴肖峰説,在1949年後的幾十年時間裏,海峽兩岸同胞曾處於長期的隔絕狀態。在這段時間裏,兩岸經濟隔絕、交通中斷、親人離散、音訊不通。“兩岸多少父兄不能相見,夫妻不能聚首,家庭不能團圓。可以説,這是兩岸骨肉同胞共同的歷史傷痛。”
廈門戲校高甲劇團演員在表演閩南傳統戲劇高甲戲(9月23日攝)。 為期3天的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9月23日在廈門落下帷幕。在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上,富有閩臺兩岸獨特鄉土氣息的歌仔戲、高甲戲、木偶戲、南音等民間藝術表演活動異彩紛呈。同一個鄉音,同一種情懷,同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共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 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 攝
他表示,兩岸交流是大勢所趨,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特別是在台灣同胞的強烈要求下,台灣當局自1987年11月2日起允許部分台灣居民回大陸探親。此後,島內各界民眾又衝破當局種種限制來大陸旅遊觀光、投資興業,掀起了轟轟烈烈的交流熱和投資潮。
戴肖峰説,自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呼籲兩岸同胞開展交流交往20多年來,黨中央和中央領導始終高度重視和關心兩岸交流,大陸方面始終堅持採取積極舉措促進兩岸交流交往。1987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公佈了關於台灣同胞來大陸探親旅遊的接待辦法。此後,大陸各有關部門分別制定頒布相關領域配套政策措施。尤其是2005年至今,大陸有關方面共出臺了54項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惠及廣大台灣同胞的政策措施。其中,僅2006年以來,在國共兩黨有關方面舉辦的三次經貿文化論壇上,大陸方面就公佈了48項相關政策措施。
戴肖峰説,這些政策措施涵蓋了便利台灣同胞來往大陸及在大陸居留、就業、就醫,提供台灣農民、漁民向大陸銷售部分水果、蔬菜、水産品的優惠,擴大兩岸農業交流,緩解台資企業投融資困難,以及宣佈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大陸同胞向台灣同胞贈送大熊貓等。“這些政策措施飽含著大陸對台灣同胞的深厚情誼,受到了台灣同胞的普遍歡迎和國際輿論的積極評價。截至目前,舉凡可由大陸單方面實施的政策措施均已落實,需兩岸有關方面協商解決的事項也在積極推動中。”
20年來,在大陸方面的持續推動下,經過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兩岸各領域交流與合作不斷發展,兩岸交流的內容不斷豐富,領域不斷拓展,兩岸人員往來的規模不斷增長、層次不斷提高。戴肖峰表示,尤其是2005年4月至5月,中共中央和胡錦濤總書記邀請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後率團來大陸訪問,成功開啟兩岸政黨交流,極大豐富了兩岸交流的內容,提升了兩岸交流的層次,對推動兩岸關係朝著和平穩定方向發展産生重要作用。
9月21日,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準備乘坐立榮航空B7139次包機回台灣過中秋的王太太在展示自己的中秋包機機票。 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據統計,截至2007年9月底,台灣居民來大陸累計達4583萬人次,大陸居民赴臺累計超過156萬人次;常住大陸的臺胞近40萬人,定居大陸的臺胞1.8萬餘人,兩岸通婚約27萬對。預計到2007年底,台灣居民來大陸歷年累計人次將達到台灣總人口數2300萬的兩倍以上,即超過4600萬人次,大陸居民赴臺將達到160萬人次。
戴肖峰同時指出,令人遺憾的是,台灣當局對兩岸交流多有限制,造成諸多不便,尤其是陳水扁當局頑固堅持“台獨”分裂主張,加緊進行分裂活動,限制阻礙兩岸交流,兩岸各項交流和人員往來仍處於不正常的局面。
他強調,實踐證明,唯有加強交流與合作,才能消除隔閡,增進互信,造福兩岸同胞。“繼續促進兩岸各項交流和人員往來,符合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潮流,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在談及兩岸交流未來發展前景時,戴肖峰指出,我們將始終遵循“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和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台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繼續實施和充實惠及廣大台灣同胞的政策措施,依法保護台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經濟發展。促進兩岸同胞交往,加強經濟文化交流,拓展交流領域,提高交流層次,推動直接“三通”,使兩岸同胞的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
近40萬台胞常住大陸
新華社北京11月1日電(記者 張勇)據國臺辦交流局局長戴肖峰透露,截至2007年9月底,常住大陸的臺胞近40萬人,定居大陸的臺胞1.8萬餘人,兩岸通婚約27萬對。
戴肖峰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透露,統計顯示,截至2007年9月底,台灣居民來大陸累計達4583萬人次,大陸居民赴臺累計超過156萬人次;預計到2007年底,台灣居民來大陸歷年累計人次將達到台灣總人口數2300萬的兩倍以上,即超過4600萬人次,大陸居民赴臺將達到160萬人次。
國臺辦經濟局局長:兩岸經濟交流合作20年來成就令人矚目
新華社北京11月1日電(記者 張勇)國臺辦經濟局局長徐莽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20年來,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臺商到大陸投資和兩岸貿易已達到相當大的規模,兩岸經貿交流日益熱絡。“與20年前兩岸幾乎完全隔絕的狀態相比,兩岸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呈現出全新的景象。”
徐莽介紹説,據商務部統計,從1989年到2006年的17年間,臺商投資大陸累計金額增加了140多倍。截至2007年9月底,祖國大陸累計批准臺商投資項目74327項,臺商實際投資450.4億美元;大陸已成為台灣對外投資的最大目的地。臺商投資從勞動密集型産業到資本、技術密集型産業,技術層次越來越高,企業規模越來越大,投資領域越來越寬。臺商投資大陸既有利於大陸經濟發展,又有利於島內經濟結構調整升級和企業發展壯大,促進了兩岸互利雙贏,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
與此同時,兩岸貿易規模快速擴大。徐莽説,目前祖國大陸是台灣第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截至2007年9月底,兩岸間接貿易總額累計達6933億美元,其中大陸對臺出口1196億美元,台灣對大陸出口5737億美元,台灣對大陸貿易順差累計達4541億美元。
兩岸通航進程也穩步向前推進。徐莽説,2003年以來,兩岸春節包機已四度飛航,兩岸客運包機節日化也已實現。在海上通航方面,目前廈門、泉州與金門,福州與馬祖之間都有客運航線。福建沿海多個城市開通了與金門、馬祖間的貨運航線。截至2007年7月,福建沿海與金門、馬祖、澎湖客運通航22000多航次,共運送旅客237萬人次;貨運直航4000多航次,承運貨物超過483萬噸。
20多年來,為推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祖國大陸相繼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徐莽説,早在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告台灣同胞書》中就呼籲海峽兩岸“儘快實現通航通郵”、“相互之間完全應當發展貿易,互通有無,進行經濟交流”。1981年,葉劍英委員長髮表談話,建議兩岸雙方共同為通郵、通商、通航等提供方便,“歡迎台灣工商界人士回祖國大陸投資,興辦各种經濟事業,保證其合法權益和利潤”。1995年1月,江澤民同志提出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強調“大力發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以利於兩岸經濟共同繁榮”,“不論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都將切實維護臺商的一切正當權益”。2005年3月,胡錦濤總書記發表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的四點意見,再次強調要千方百計照顧和維護台灣同胞的正當權益。黨的十七大報告要求繼續實施和充實惠及廣大台灣同胞的政策措施,依法保護台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經濟發展,提出兩岸同胞要加強交往,加強經濟文化交流,繼續拓展領域、提高層次,推動直接“三通”,使彼此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
為鼓勵和保護臺商投資,祖國大陸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做了大量認真細緻的工作。為搭建兩岸經濟合作的平臺,祖國大陸在福建設立了4個臺商投資區,在南京、瀋陽、武漢、成都設立了海峽兩岸科技工業園或産業園;在福建、海南等地設立了9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在4個省市的部分地區設立了台灣農民創業園。
徐莽説,為促進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2005年以來,祖國大陸先後對30多種原産于台灣的水果、蔬菜、水産品實施進口零關稅措施,並3次緊急採購台灣豐産滯銷水果。同時,大陸有關方面積極為台資企業提供融資支持,支持台灣金融機構到大陸發展,鼓勵台資企業在大陸上市。目前,大陸累計批准設立2家台資銀行和2家台資保險公司,有9家台資企業在大陸A股上市。
但他同時也指出,雖然20年來兩岸經濟關係得到了長足發展,然而由於台灣當局的阻撓,兩岸間穩定的經濟合作機制尚未建立,兩岸直接、全面、雙向“三通”尚未實現,兩岸經濟關係呈現間接、單向、不平衡的局面,未能實現正常化。目前大陸産品輸臺仍受到歧視性的限制,大陸的企業不能直接入島投資,臺商到大陸投資也受到台灣當局的多方限制和阻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