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湖北種好"經濟樹""生態樹"和"新風樹"染綠新農村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11日   來源:人民日報

    種好“經濟樹”依山脫貧,靠林致富

    剛到湖北省谷城縣五山鎮堰河村,一眼就被散落在山林間紅磚綠瓦的別墅式民房所吸引,穿村而過的小河碧水流韻,路邊林立的香樟樹、時時出現的健身器材,若不是聽介紹,還真以為到了城市中的哪個高檔社區。

圖為石榴紅村一角。仲陽攝

    然而,這樣一個“綠色小康村”,在20年前卻窮得出了名。“附近的人都稱我們村為‘第三世界’,那時實在是太窮了!”堰河村黨支部書記閔洪艷説,“越窮還越要砍樹,越砍又越窮。用老百姓的話説就是山光頭,水斷流,路斷頭,人發愁。”

    1999年,國家開始實施退耕還林政策,堰河村“重獲新生”。

    “在吃盡了亂砍濫伐的苦頭之後,我們開始慢慢認識到,建設好這山林才是我們唯一的出路”, 閔洪艷深有感觸地説。村民們開始在滿山遍野植樹造林,不留一點空白。

    村民李益同2001年承包了1000多畝荒山,他先後投入了5萬元種香椿、板栗等。“這些樹要有收益大概還要10年,不過現在退耕還林一年1萬多元的補助夠我吃喝了。我種樹也不僅僅是為了賺錢,讓村子周圍更綠些,住著舒服。”

    綠起來的山林重現勃勃生機。靠山的農民在逐漸擺脫了貧困之後,開始琢磨怎樣走一條富裕之路。

    堰河村大面積栽種茶葉,實行“公司+農戶”模式,帶動茶農致富。每年採茶高峰期遊客絡繹不絕。村民們説:“我們不僅靠賣茶葉賺錢,看茶葉也賺錢。很多老鄉外面一個打工的,山上一個産茶的,家裏一個養豬的,收入大大增加。”

    種好“生態樹”綠染山村現生機

    綠樹掩映中,一幢幢“粉壁、黛瓦、飛檐、馬頭墻”的徽派民居映入眼簾,走在整潔的村中小路上,聽鳥語與雅致的民樂唱和,看石榴壓滿枝頭,石榴紅村,讓人流連。

    石榴紅村是湖北武漢市東西湖區鴉渡大隊的一個自然村。近幾年,該村精心打造綠色庭院,在房前屋後及村莊周圍,新植各類樹木1萬多株,開發了觀花、觀果、摘果、品果等不同林業旅遊項目。村裏以村名“石榴紅村”四字為題,在漢江邊新植了成片的石榴園,建成了石榴人家、榴園風情、紅果飄香、村色迷人等四個不同特色的園區,有效提升了該村的旅遊休閒功能和品位。

    石榴紅村的生態環境變好了,村莊變靚了,名聲變響了。今年以來,村裏已接待遊客5萬多人次,戶均增收1萬餘元。村民們幾乎家家戶戶都做農家樂生意。“芝蘭居”女主人胡元珍告訴記者,她家的農家樂平均一天能接待兩三桌客人,招待客人的蔬菜很多就是自家種的。現在,房屋成了她家的“白銀莊”,菜地成了她家的“綠銀行”。一年下來,光農家樂就能收入兩三萬元。2006年石榴紅村人均純收入達到8000元,是上年的1.6倍。

    種好“新風樹”和諧新風撲面來

    林業不僅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載體,對維護農村社會和諧,促進鄉風文明也具有獨特的作用。

    雷家畈村村民馬明偉這樣評價村支書戴聖元:“以前和他沒什麼感情,見面也不打招呼。現在他帶領大家發展水果種植富起來了,就感覺他非常親。”因為激動,馬明偉不小心還把家門鎖上了,鑰匙落在了屋裏。但村民們説,在這個村子,平時不需要鎖門。

    林業推進新農村建設還促進了農民保護環境意識的增強。堰河村原來有一棵大柿子樹,被人砍掉後,村民們至今還在埋怨村幹部沒保護好。現在堰河村的生活垃圾也跟大城市一樣進行分類和回收利用,村裏還配備了專職保潔員。村支書閔洪艷説:“原來村民們還真不太習慣垃圾分類,可時間一長,現在垃圾不分類倒覺得不習慣了。”(顧仲陽)

 
 
 相關鏈結
· 第六屯鄉依託基層黨建推進新農村建設
·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 十七大代表暢談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