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2月1日電(記者 仇逸)從11月30日開始,來自美國醫療衛生機構評審聯合委員會國際部的專家將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翻個底朝天”。專家們隨機選定幾個病人後,病人到哪,專家就查到哪,從急診、門診、化驗、取藥、住院……這種貼身檢查不是半天一天,而是10余天。
作為上海率先啟動JCI國際醫院標準評審工作的醫療機構,一年要接待280余次各種檢查、“久經考驗”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醫務人員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醫院常務副院長丁強告訴記者:“面對這樣的抽查,我們沒有辦法‘準備’,無法作假。”
JCI國際醫院標準是公認的全球醫院管理質量最高標準之一。這套標準強調以病人為中心,共有329個標準、1161個衡量要素。大到醫療、護理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小到一個氧氣瓶的擺放、水槽下面空間的保潔,JCI標準要求醫院所有的工作必須有書面制度或操作程序為指引,各種操作規範被強制執行。JCI國際部總監科林斯沃思James Killingsworth表示:這種近乎死板的規定是為了體現醫療公平性,從根本上確保患者的利益。
到2007年10月1日,除美國以外的25個國家和地區通過認證的醫院有134家。目前我國已經有3家醫療機構通過了認證,但或是民營、合資,或是新建醫院、規模偏小。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將是全國第一家引入這個國際標準的特大型公立醫院。丁強説:“作為一家有100年曆史的醫院,我們的改變無疑更難,關鍵是讓醫務人員養成按規範操作的習慣,注重標準化、注重服務的細節。”
上海市衛生局局長徐建光表示: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的各種檢查、考核比較,JCI國際醫院標準同樣是從病人的權益出發,但是方式不同導致效果有所差異。“衛生主管部門的檢查多是一來一幫人、分散到各個科室查個半天,有的醫院為了應對檢查1個月前就準備起來,甚至還要‘停刀’,勞民傷財卻對改進醫療服務提高醫療水準幫助不大。為此,上海的衛生系統、特別是公立醫院都應該探索與國際接軌的做法並進行改革,不僅要讓國內患者也要讓國際患者滿意,管理水平和醫療技能要爭取獲得國際的公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