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 2007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不少人的夢想因之而實現,不少家庭的命運因之而改變。
家事連國事。一些普通百姓故事,見證了2007年我國經濟生活的發展變化。
變化一:不用交學費,圓了大學夢
(資料圖片)
百姓故事:郭雋鶩高,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民族學院一年級學生,家在山西忻州的農村。作為免費師範生,每學年的2500元學費全部免了,每月還有300元生活補助,減輕了家庭的負擔。
數據印證:從今年秋季起,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計劃招收免費師範生1.2萬人,實行定向招生,重點加強農村中小學師資隊伍建設。同時實施新的國家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政策體系,中央和地方財政支出總計154億元。
變化二:找到新工作,生活有改觀
百姓故事:44歲的原黑龍江省鶴崗礦務局某下屬公司女工張先令與愛人在幾年前雙雙下崗,兩人到處打零工,收入微薄又不固定,加上兩個孩子上學、老母親生病,生活艱難。今年9月,社區勞動保障協理員幫她找到了一個公益性的工作崗位--社區保潔保綠員。現在,張先令每月有固定的300多元崗位補貼,閒暇之餘再打打零工,生活有了較大的改觀。
數據印證: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將超過10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下降。至9月底,全國84.7萬戶零就業家庭中,已有81萬戶實現至少一人就業。
變化三:低保讓城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有保障
(資料圖片:廣西南丹縣在為農村特困群眾發放救助金(4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愛林 攝)
百姓故事:37歲的康新渠,家住河南省鞏義市康店鎮康北村5組。他患多發性脈管炎10餘年,靠借錢治療相繼花費10多萬元,兩個孩子在讀初中,66歲的父親肢體三級殘疾,生活靠妻子種地維持。從今年7月份開始,他家5口人享受每人每月50元的低保救助,解決了家裏的基本生活問題。康新渠説:“我們全家人感謝政府給我們解決了實際困難。”
數據印證:今年全國開始實行農村低保制度,納入低保的人數已達2500多萬人,預計今年年底將達3000萬人。城市低保的人數基本穩定在2200多萬人。我國城鄉低保制度的實施,基本保障了城鄉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變化四:廉租房圓了困難群眾“安居夢”
百姓故事:63歲的鄭州市金水區低保戶郭繼建,今年從廟李村一個僅有10平方米左右的小房間,搬到了政府提供的廉租房--金紫伊苑小區一套61平方米的住房。這套位於三層的二室一廳住房,光線充足,每月只要交20元租金,政府部門還定期維修。郭繼建説:“原來是又小又黑的屋子,現在住上這樣寬敞明亮的房子,多虧了政府照顧。我打心眼裏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
數據印證:2007年國家計劃安排廉租住房資金79.4億元,超過2006年之前廉租住房資金的總和。截至2007年6月底,全國656個城市中已有586個建立了廉租住房制度。
變化五:提高養老金 “國家對退休職工的關心很實在”
百姓故事:成都市成華區的退休職工李茹平高興地發現,從8月份起,自己賬戶上的養老金從624元增加到704元。李茹平説:“每月多領80元錢,對解決日常開銷來説很管用。國家對我們退休職工的關心的確很實在。”
數據印證:初步統計,全國企業退休人員每月人均增加基本養老金90元左右。經過連續上調,全國企業退休人員月均養老金標準從1999年的不足500元,提高到2007年的900多元。
變化六:“新農合”讓農民敢看病
百姓故事:今年秋天,河北省臨城縣呂家鎮村農民呂建國因患肺病在縣醫院住院多日,花去醫療費用4800元。由於他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農合”為他報銷了50%的費用。呂建國説:“俺家老人有病,孩子正在上學,要沒有‘新農合’,俺這病就耽誤了。”
數據印證:我國提出到2008年在全國農村基本建立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截至9月30日,我國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縣(市、區)達到2448個,佔全國總縣(市、區)的85.53%,參加新農合人口7.26億,參合率為85.96%。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新農合基金累計使26331.89萬人次受益。
變化七:空氣不像以前那麼“埋汰”
(資料圖片)
百姓故事:黑龍江七台河市欣源小區居民許廣信進了冬季心情不錯,“暖氣供得足,外面也敞亮,不像以前那麼埋汰(臟)。”給許廣信帶來好心情的是節能減排工作的開展。作為七台河最大的煤炭企業,寶泰隆公司現在把洗煤産生的大量煤矸石和煤泥用來發電,發電餘熱為欣源居民小區冬季供熱,爐渣用來再生産建築用磚。
數據印證:今年是節能減排政策組合出臺的關鍵之年。中央財政今年共安排235億元用於支持節能減排。今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GDP)能耗預計下降3%;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首次雙雙下降。
變化八:整治非法用工讓勞動者權益有保障
百姓故事:33歲的何玉華,來自四川宜賓的農村。由於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兩年的工資也僅為一本白條子。今年10月,他打算另找新工作,於是找老闆討要拖欠的6000多元工資。經過一個多月的艱難交涉,老闆已答應支付拖欠的工資。何玉華説:“今後打工我一定要多一點維權意識,要簽勞動合同。”
數據印證:在全國整治非法用工、打擊違法犯罪專項行動中,17.6萬戶用人單位為269.3萬名勞動者補簽了勞動合同,共補發25.2萬名勞動者工資和經濟補償金2.7億元,財政墊付2440名勞動者工資或生活費用428.6萬元。(參與采寫記者:杜宇、趙曉輝、齊中熙、梁鵬、王曉磊、叢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