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四大原則指導法定節假日調整 三項措施保證實施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2月16日   來源:新華社

圖表:法定節假日制度調整方案有五大特點。新華社發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張毅、周英峰)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人16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此次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貫徹了“豐富內涵、優化結構、完善制度、提高質量、有利發展、促進和諧”的總體思路,遵循了節假日調整要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相適應、有利於傳承民族傳統文化、時間分佈上要相對分散和與完善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相結合四大原則。

    這位負責人指出,法定節假日調整和休假制度的完善,是有效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成果的重要舉措。我國的法定節假日調整和帶薪休假制度安排,必須充分尊重大多數公民的意願,充分保障公民的休息權利,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豐富內涵、優化結構、完善制度、提高質量、有利發展、促進和諧”的總體思路,統籌考慮我國現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休假時間總量,統籌考慮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和企業的承受能力,統籌考慮中國傳統文化和各民族、各地區的不同特點,建立起既遵循一般規律、又符合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節假日安排制度。

    此次節假日調整的主要原則是:

    第一,國家法定節假日總天數要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相適應。目前,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屬於發展中國家。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勞動力資源豐富和成本相對較低,將是我國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競爭的優勢條件之一。此次節假日調整後,我國法定節假日和週末休息日再加上職工帶薪年休假,一年中平均休假時間超過了三分之一,同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這樣的休假安排與我國目前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是基本適應的。

    第二,調整國家法定節假日要有利於傳承民族傳統文化。清明、端午、中秋等節日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歷史背景,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將這些傳統節日增設為國家法定節假日,有利於弘揚和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發掘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擴大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增強全世界華人的凝聚力;有利於人民群眾開展各種與節日主題內容相符的活動,如清明節掃墓、祭祀祖先,端午節的賽龍舟、嘗粽子,中秋節人相聚、賞明月、品月餅等。

    第三,國家法定節假日在時間分佈上要相對分散。實踐證明,節假日安排過於集中,不可避免地會對經濟社會的正常運行産生較大衝擊,特別是對公路、鐵路、民航、商業、旅遊以及文化和自然遺産地保護等多個行業領域的經營管理的影響尤為突出。從國際經驗看,適當分散法定節假日密度,有利於經濟、社會的正常運行。所以,此次將“五一”國際勞動節調減的兩天假期和新增的一天假期分配給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使我國法定節假日在時間上的分佈更加合理。

    第四,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要與完善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相結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長期保持快速增長,廣大人民群眾在物質生活不斷改善的基礎上,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斷提高,多種形式的休閒活動已經成為大多數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旅遊等休閒需求,保障廣大職工的基本休息權益,提高服務質量,促進我國旅遊等休閒産業持續健康發展,就必須在合理調整國家法定節假日安排的同時,加快推進職工帶薪休假制度建設,以便使廣大群眾有更多的假期來安排這些活動。

    國家將採取三項措施保證節假日調整順利實施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張毅、周英峰)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人16日表示,為了保證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順利實施,國家有關部門將繼續加強宣傳解釋、進一步完善相關措施和加強組織協調工作。

    這位負責人指出,從此次公開徵求意見的反饋情況看,還有一部分群眾對國家法定節假日安排及相關休假制度還不理解或存在一定的顧慮。因此,在新的法定節假日安排正式頒布後,媒體和專家對其目的和積極意義還要加強正確解讀,引導公眾,統一認識。同時,我們也希望廣大群眾從全局的角度、從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角度來理解和支持此次節假日調整工作。

    進一步完善相關措施。法定節假日是國家為全體公民安排的假期,相關規定應當得到切實執行,有效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落實好職工帶薪年休假是新的國家法定節假日安排順利施行的重要保障。因此,《職工帶薪年休假規定》同步出臺後,有關部門將研究出臺更具體的實施細則,加大工作力度,採取有效措施,切實使廣大職工的基本休假權利得到保障。

    加強組織協調工作。國家法定節假日正式調整之後,將會出現法定節假日與週末連休三天的小長假、黃金周和職工個人帶薪休假並存的新局面,各地、各部門都將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針對人們出行的新變化,儘早開展相關預案的研究準備工作,確保節假日安全、和諧的氛圍。

    國家為什麼要對法定節假日進行調整?

圖表: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中“五一”放假由3天調整為1天。新華社發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張毅、周英峰)國務院16日正式頒布了修訂後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負責人就相關問題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採訪。

    這位負責人認為,現行國家法定節假日安排存在著缺乏傳統文化特色、假日安排過於集中、以法定節假日代替個人假期三點不足之處,需要進行調整。

    這位負責人介紹説,節日和假日是兩個既相互聯絡又有所區別的概念。一般來講,一個國家的節日可能有很多個,但不是所有的節日都能夠成為假日。當一個節日對國家或民族具有重大的歷史背景和深刻的文化內涵、政府和民間安排有重要慶典活動時,才有可能成為國家法定假日。國家法定節假日首先是節日,然後才是假日,是以國家法令的形式確定的全民公共假日。

    目前,世界各國的法定節假日大致可以分成三類:一是政治性節假日,如國慶紀念日、戰爭紀念日等;二是宗教性節假日,如聖誕節、感恩節等;三是傳統節假日,或稱民俗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等。從總體上看,絕大多數國家的法定節假日主要分配給具有悠久歷史傳統、深厚宗教影響和發生過重大歷史事件的節日和紀念日,同時在時間分佈上比較分散,一個節日通常放一天假,大部分國家一年連續數天集中休假的次數一般不超過一次。

    依據1999年國務院修訂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我國現行國家法定節假日中,一年中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共10天,其中,新年放假1天,春節放假3天,勞動節放假3天,國慶節放假3天。全年法定節假日總天數增加了3天,使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的休息時間。同時,有利於方便廣大群眾安排出行活動、刺激消費、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發展。

    這位負責人指出,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現行法定節假日安排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一是傳統文化特色仍顯缺乏。我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長期的歷史積澱已經形成了一批世代相傳、富有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傳統節日,但目前我國的法定節假日中只有春節一個傳統節日,清明、端午、中秋、除夕、元宵等傳統節日都沒有列入法定假日。這些傳統節日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紀念意義,即使不能法定休假,民間也會自發組織一系列活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居民生活與工作的矛盾。

    二是法定節假日安排過於集中。在目前10天法定節假日中,有9天集中安排在春節、“五一”、“十一”三個假期。一般來講,如果一個國家一年中安排多個全民統一放假的長假,容易對其經濟和社會的正常運行産生較大的影響和波動。

    三是存在以法定節假日代替個人假期的傾向。從國際經驗看,居民個人的出行包括休假、旅遊、探親等活動,主要是通過帶薪休假來安排的。由於我國帶薪休假制度沒有全面落實,大多數群眾只能集中選擇在公共假期出行,必然導致交通擁擠、食宿緊張、景區人滿為患等現象的發生,群眾的利益和出行質量也必然受到影響。

    近年來,部分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多次呼籲重視我國現行法定節假日安排存在的問題,建議對現行法定節假日安排進行調整,增加傳統節日為法定節假日,分散法定節假日安排。

    為什麼只選擇清明、端午、中秋納入國家法定節假日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張毅、周英峰)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人16日在回答新華社記者問題時表示,我國傳統節日很多,之所以只選擇將清明、端午、中秋新增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主要原因是這幾個節日是全民性的節日,是廣大人民群眾普遍重視的傳統節日。

    這位負責人説,此次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在增加傳統節日為法定節假日的問題上,主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一是傳統節日應是全民性的節日,二是傳統節日要有較為豐富的民俗活動,三是要綜合考慮國家法定節假日總天數的限定。

    清明、端午、中秋等節日都是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民俗活動併為廣大人民群眾普遍重視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既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宗親節日,又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是中華兒女共同認祖歸宗的重要節日,是一條維繫海內外華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紐帶。端午節既有迎接炎夏,預防疾病的意義和插艾草、熏香等習俗,又有祭祀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意義和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有利於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中秋節,人們將月圓與團圓聯絡起來,親友團聚成為中秋節最重要的主題,象徵團圓的月餅則是中秋節最重要的禮品。因為清明、端午、中秋這些節日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民俗活動,又是全民性節日,在中國傳統節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們在經專家充分論證和廣泛徵詢各方面意見後,選擇將這幾個節日增設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這位負責人指出,很多群眾和一些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議將除夕也列為法定節假日。主要理由是,除夕是農曆年的最後一天,是廣大民眾特別看重的全家團聚、辭舊迎新的傳統節日,同時還有貼桃符、貼福字、貼對聯、包餃子、放鞭炮、守歲祈福等豐富的節俗活動。考慮到除夕這一節日的重要性,同時也考慮到法定節假日總天數的限制,我們在專家充分論證和廣泛徵詢意見的基礎上,將春節放假起始時間調整為除夕。

    絕大多數網民支持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張毅、周英峰)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人16日對新華社記者介紹了最近在網上開展問卷調查的結果。結果顯示,絕大多數網民支持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

    今年11月9日至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委託新華網、人民網、國家發展改革委網、新浪網、搜狐網,就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有關內容開展網上問卷調查。11月15日24時,網上問卷調查結束。

    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有效答捲進行了匯總,調查情況如下:

    1、對於將國家法定節假日總天數由10天增加到11天的問題,總投票1497319張,其中,支持1243058張,佔83.02%;反對134768張,佔9%;無所謂119493張,佔7.98%。

    2、對於將“五一”國際勞動節調整出的2天和新增加的1天用於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為國家法定節假日的問題,總投票1499337張,其中,支持931242張,佔62.11%;反對441860張,佔29.47%;無所謂126235張,佔8.42%。

    3、對於保留“十一”國慶節和春節兩個黃金周的問題,總投票1488172張,其中,支持1138311張,佔76.49%;反對196188張,佔13.18%;無所謂153673張,佔10.33%。

    4、對於將春節放假的起始時間由農曆正月初一調整為除夕的問題,總投票1491956張,其中,支持1119533張,佔75.04%;反對214822張,佔14.40%;無所謂157601張,佔10.56%。

    5、對於調整前後週末形成元旦、清明、國際勞動節、端午、中秋5個連休3天的“小長假”的問題,總投票1489439張,其中,支持1050162張,佔70.51%;反對250461張,佔16.81%;無所謂188816張,佔12.68%。

    6、對於國家全面推行職工帶薪休假制度的問題,總投票1497050張,其中,支持1256724張,佔83.95%;反對124722張,佔8.33%;無所謂115604張,佔7.72%。

    7、職業分佈,總投票1612510張,其中,國企員工344770張,佔21.38%;外企員工156137張,佔9.68%;私企員工315943張,佔19.59%;公務員199598張,佔12.38%;事業單位工作人員334912張,佔20.77%;其他261150張,佔16.20%。

    大多數意見認為,對國家法定節假日安排進行進一步調整和完善,將部分重要的傳統節日增設為國家法定假日,將有利於進一步加強優秀傳統民族文化的傳承,有利於增強民族凝聚力,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節假日調整後形成五個長週末和兩個黃金周,以及全面建立職工帶薪休假制度,將使廣大城鄉居民旅遊和消費有更多的時間選擇、分佈更加均勻,有利於提高廣大群眾的出行質量,有利於商場、飯店、車船公司的日常經營安排,也有利於景區資源保護。同時,也有一部分群眾對調整方案提出了不同意見。

    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出臺前考慮了各方意見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張毅、周英峰)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人16日對新華社記者表示,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出臺前充分聽取了各方面的意見,並通過多種方式了解社情民意,以保證方案科學、合理、可行。

    這位負責人指出,國家法定節假日的調整和職工休假制度的完善,關係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係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關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在深入調查研究、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從國家經濟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科學、合理、可行的調整方案。

    自2006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分階段組織開展了大量工作。在前期思路和初步方案形成階段,開展了專題研究,召開了多次座談會聽取意見,還書面徵求相關部門意見,並通過多種方式了解社情民意。專門組成的研究小組全面研究我國的節假日制度和休假制度的沿革和現狀,並研究了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和日本、韓國、印度、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俄羅斯、澳大利亞、巴西等國家的法定節假日和帶薪休假制度。文化部和有關高校就我國傳統節日的內涵和意義展開研究,國家民委還就我國少數民族重大節日及放假情況進行了系統調查。

    2006年12月、2007年4月和2007年6月,先後三次就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的總體思路和初步方案,書面徵求了公安部、人事部、勞動保障部、建設部、鐵道部、交通部、商務部、文化部、國資委、民航總局、國家旅遊局、國務院法制辦、國務院研究室、國家文物局、中華全國總工會和中華企業聯合會等16個部門和單位的意見。2006年12月5日至8日,委託新浪網針對我國調整節假日制度和全面建立帶薪休假制度等問題進行了網絡調查。

    這位負責人説,在認真研究和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初步方案進行了多次修改和調整。在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草案)形成後,經報黨中央、國務院同意,進一步就方案內容通過多種方式、多條渠道更加廣泛地徵求各方面的意見。

    一是2007年11月,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和人民政府、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解放軍各總部和各大單位、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在各自所轄地區和單位範圍內,就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有關內容徵求意見。截止到11月16日,全國共有156個地方、部門和單位回復了意見。回復意見中,絕大多數都贊成調整方案的各項內容,也有一些意見表示原則支持並提出有關建議。

    二是2007年11月9日8點至15日24點,國家發展改革委以“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研究小組”的名義,在人民網、新華網、國家發展改革委網、新浪網、搜狐網等大型網站上就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草案)開展問卷調查。共獲得約150萬份有效答卷。同時,還公佈了聯絡電話、電子郵箱和通信地址,通過多種渠道接收廣大群眾的意見和建議。調查結果顯示,超過80%的網民贊成調整國家法定節假日;即使在爭論較大的將“五一”調整出的2天和新增加的1天用於增加三個傳統節日為國家法定節假日的問題上,也有超過60%的網民表示支持。

    在徵求意見和網上調查工作結束後,國家發展改革委及時對有關意見建議、調查結果進行了匯總整理和研究分析,並將有關情況如實完整地上報了國務院。

 
 
 相關鏈結
· 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民意調查于15日24時結束
· 新華時評:法定節假日調整激發中華民族文化自信
· 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9日公開在網上徵集意見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