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倫敦1月15日電 中國駐英國大使傅瑩認為,中英兩國都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戰略利益匯合點不斷擴大,深化兩國關係有深厚的社會和民意基礎。英國強調中國發展是機遇,中國視英國為重要合作夥伴。中英關係處於一個新的機遇點上。
傅瑩在英國首相戈登·布朗訪華前夕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布朗首相即將訪華,將與中國領導人討論貿易投資、教育科研、氣候變化、環保能源及奧運合作等議題,並就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意見。相信此次訪問將推動中英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再上一個臺階。”
傅瑩在概括中英關係現狀時説,中英關係有四大特徵:一是密切的高層對話。兩國建立了政府首腦年度會晤機制。布朗首相上任後兩次與溫家寶總理通電話,雙方一致認為中英關係正處於歷史最好時期。二是兩國在許多國際問題上有共識。兩國經常討論重大國際問題。多位英國領導人表示,當今世界上任何重大問題沒有中國參與是不可能搞好的。三是貿易和投資穩步增長。自2002年以來,兩國貿易額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2007年估計達370億美元,兩國領導人設定的2010年雙邊貿易額突破400億美元的目標很可能提前兩年實現。四是文化交流活躍。從政府到民間,英國各界都有了解中國的願望,許多學校要求開設中文課。倫敦連續3年舉辦慶祝中國春節的活動,規模一年比一年大。大英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展”開幕以來,盛況空前。
在談到如何進一步深化新世紀中英關係時,傅瑩説,中英雙方有必要側重在以下兩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大力發展服務和技術貿易,促進中國企業來英國投資。中國正大力發展服務業,加強金融體系建設,強調進出口平衡,鼓勵對外投資。英國擁有良好的法律和社會環境,金融服務産業發達。中英服務貿易和金融合作大有可為。中英工商峰會在布朗訪問北京時舉行,這將為兩國企業界搭建一個商務合作的高端平臺。二是促進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民間友好是國家關係的重要基礎之一。中英兩國都有著燦爛的文化,兩國人民也有近距離了解對方文化的強烈願望。北京和倫敦分別於2008年和2012年舉辦奧運會,相關活動將促進兩國人員往來和文化交流。從下月起,英國還將舉辦為期半年的“時代中國”活動,目前計劃約800個項目,這將帶來兩國文化交流的新高潮,有助於英國民眾更好地了解中國特別是當代中國。
傅瑩説,中英互利合作的互補性很強。中國處在工業化的關鍵階段,英國則是世界上最早開始工業化的國家,經歷了全過程,相關經驗教訓對中國有借鑒意義。中國經濟和出口産品以製造業為主,而英國以服務業為主,雙方産業互補性很強。中國下階段優先發展的領域包括服務業、教育、金融、科研、創新和環保,英國在這些領域幾乎都擁有一定優勢,雙方可在這些領域進一步加強合作。
她説,中英可加強在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節能環保領域的務實合作,重點可放在技術轉讓、聯合開發、項目合作和城市對接合作等方面。中英城市間開展節能環保的對口合作大有可為。中英在開展雙邊合作的同時,還可考慮推動中歐和國際科技合作,推動多邊聯合科研,加強技術轉讓合作等。
傅瑩指出,在投資和金融領域,英國主張自由貿易,反對保護主義,對中國企業來英國投資持積極態度。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英國法律健全,管理規範,是中國企業和資本“走出去”的重要方向和跳板。中國將來會進一步增加對英國投資,包括金融類投資,擴大英國高端服務類産品的進口;英國可進一步轉讓技術,幫助中國培訓金融人才。
她説,中英雙方可充分利用北京和倫敦相繼舉辦奧運會的良好時機,擴大兩國經貿和人員交流。可考慮建立奧運場館建設的合作機制,使中國建築企業能夠在英國經營和發展。
傅瑩還表示,中英可借鑒大英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展”的成功經驗,舉辦一些高質量、有影響的大型展會或文化活動;可通過倫敦春節慶祝活動、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等成熟的品牌和平臺,促進英國人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她説,雙方還可進一步加強教育和旅遊領域的交流合作。隨著中國進一步開放和北京奧運會臨近,中國民眾學習英語的熱情與日俱增。兩國在教育特別是語言培訓領域的合作空間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