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我國出版業體制改革不斷深化 整體實力顯著增強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1月2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月27日電(記者 隋笑飛)黨的十六大以來,隨著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出版業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一手抓繁榮發展、一手抓改革管理,通過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出版業的實力和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公共出版服務水平不斷提高,“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快,並推出了一大批思想內容好、深受讀者喜愛的優秀出版物,我國出版業為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營造健康向上團結和諧的輿論氛圍和文化環境,做出了積極貢獻。

    出版業整體實力顯著增強

    隨著我國出版發行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出版業發展正日益充滿活力。

    我國出版産業結構調整升級步伐加快,若干個新的綜合出版實力較強的優勢區域開始在全國出現,同時,一個涵蓋圖書、期刊、網絡出版等各個領域的出版業發展格局已經形成。我國出版業的經濟實力也進一步加強,有數據顯示,2006年,我國圖書、音像、新華書店等單位總資産達3576.89億元,利潤總額168.23億元。

    一批有實力的市場競爭主體開始初步形成。目前,全國已成立出版集團23家,發行集團13家,期刊集團2家。其中,中國出版集團、四川新華發行集團、浙江新華發行集團等已由事業體制整體轉制為企業。體制機制的創新,使得我國許多出版集團的實力、競爭力明顯增強。如中國出版集團2005年總收入比2004年增長16.45%;中國科學出版集團2006年銷售總額比2000年增長113.6%等。

    同時,建設全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出版物市場的步伐明顯加快。十六大以來,我國發行集團繼續在連鎖經營、物流配送建設上擴大成果,並著力在開展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經營上進行突破。如2005年,四川新華發行集團建成西南地區最大的物流配送中心;浙江新華發行集團分別在上海、深圳、江陰等地建立了7家跨省連鎖經營大型賣場等。

    重大出版工程取得顯著進展

    截至2007年底,國家重大文化出版工程——《中華大典》已累計出書49冊,達1億多字。《中華大典》所採集的文獻資料涵納了儒家、諸子百家、佛道諸教等優秀文獻資料。它將收入兩萬多種古籍、共8億多字,超過中國所有古代類書字數的總和。

    近年來,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許多重大精品出版工程紛紛涌現,使我國優秀民族文化得以集體呈現和保存。

    1500則歷史故事、1500名歷史人物、3000幅精美圖片,歷時8年編纂的《話説中國》用最新的理念和形式講述古老的過去,生動展現了中華民族5000年的歷史和文化。

    “民族精神史詩”出版工程2005年宣告啟動,其首推項目《話説中國》的銷售早已超過百萬冊,贏得了國內外各界的廣泛好評。

    《中國文學編年史》,上至周秦,下迄當代,共分十八卷,每卷約80萬字,總計1400萬字左右,將數千年中國文學史以編年形式加以立體呈現。

    “聚薪傳火、播種文明”,我國從來不缺少厚重的歷史和文化,而出版業正為讀者傾力奉獻經典而又精彩的篇章。

    群眾喜聞樂見的出版物層出不窮

    一天簽售8000冊,《于丹〈論語〉心得》創下了一個紀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些《論語》裏的話語,日漸成為社會上的時髦“熱語”。

    像這樣的圖書,近年來幾乎年年都有。《兵以詐立——我讀〈孫子〉》語言流暢、資料豐富,展示了這部中國古代兵法著作的內涵;《國史十六講》將縱橫上下五千年的心得生動呈現。這些出版物在贏得廣大讀者喜愛的同時,也將優秀民族文化一點一滴地普及給大眾。

    我們看到,王宏甲的報告文學《智慧風暴》,表現了中國科技騰飛的歷程;楊黎光的報告文學《SARS——人類的影子》,反映了全民族抗擊非典的偉大鬥爭;蔣巍、徐華的報告文學《叢飛震撼》,描繪了感動中國的人物風采……

    我們更看到,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出版界先後圍繞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週年、建軍80週年、香港回歸祖國10週年等活動,出版了一大批優秀圖書、音像和電子出版物,進一步增強了群眾對黨的信任、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中國出版業日益融入世界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出版的《麗江古城》,其版權出售給英國出版公司;中國出版集團與培生出版集團正式簽約,雙方將在全球範圍成系列地推出有關中國的圖書選題……2007年10月中旬舉行的第59屆法蘭克福國際書展上,這樣的場景頻頻出現。

    從輸出方式的更加豐富到合作領域的不斷擴大,從單純的圖書貿易和版權輸出到越來越多與國外同行合作,近年來,我國出版業開始逐漸和國際出版界站在同一個舞臺上,共同分享世界圖書大市場。

    一組數字似乎頗能説明問題:2000年,中國展團在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的版權輸出為452項,引進版權的數量是840項,而2006年,中國展團共輸出版權5769項,引進6295項;2004年,中國展團在法蘭克福國際書展上輸出版權122項,引進版權4400項,而2006年,中國展團輸出版權2060項,引進1401項。

    在世界出版業的舞臺上,中國出版業正越來越盡情地展示自己、展示中國。

    越來越多人的人生因閱讀被照亮

    “讀書成就夢想,知識創造未來”。挂著這幅標語的屋子並不是哪一所學校的課堂,而是黑龍江省大慶市林甸縣東發村的“農家書屋”。現在每天在這裡出出進進的,都是村裏的村民。

    小小書屋成為農村文化建設的載體,越來越多農民的人生因閱讀被照亮。“農家書屋”工程,這一由政府統一規劃、組織實施,旨在惠及全國9億農民群眾、推動農村文化建設的重大工程,正以超乎尋常的速度與力度全面推進。

    以人為本,關注民生,近年來,我國出版業加大為群眾服務的力度,堅持以人為本,落實“三貼近”原則,運用報刊、圖書、音像等載體,出版了大量面向“三農”、面向未成年人、面向大眾的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讀物。

    我們看到,“農家書屋”工程正成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嶄新載體;我們看到,我國持續推動全民閱讀活動;我們還看到,我國已撥款資助涉及蒙古、朝鮮、藏等11種民族文字的出版項目159個……

    我國出版業在體制機制的不斷創新中日益煥發出勃勃生機,也讓越來越多的人共享改革成果。

 
 
 相關鏈結
· 中國出版業融入國際市場 共享世界圖書大市場
· 新聞出版總署署長表示中國出版業計劃實現三轉變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